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IPSec体系结构 | 第11-25页 |
2.1 IPSec概述 | 第11-12页 |
2.2 SAD和SPD | 第12-14页 |
2.2.1 安全联盟SA | 第12-13页 |
2.2.2 选择符 | 第13-14页 |
2.2.3 安全策略 | 第14页 |
2.3 AH和ESP | 第14-23页 |
2.3.1 两种模式 | 第15页 |
2.3.2 协议头格式 | 第15-18页 |
2.3.3 IPSec协议处理 | 第18-22页 |
2.3.4 ESP和AH的比较 | 第22-23页 |
2.4 Internet密钥交换 | 第23页 |
2.5 IPSec的优点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Linux下IPSec协议的实现 | 第25-40页 |
3.1 IPSec实现方式概述 | 第25-26页 |
3.2 总体设计 | 第26-27页 |
3.3 具体实现 | 第27-32页 |
3.3.1 Linux内核协议栈 | 第27-29页 |
3.3.2 将IPSec集成到Linux的TCP/IP协议栈 | 第29-32页 |
3.4 主要功能模块 | 第32-39页 |
3.4.1 初始化模块 | 第34页 |
3.4.2 IPSec外出处理模块 | 第34-36页 |
3.4.3 IPSec进入处理模块 | 第36-37页 |
3.4.4 SA管理模块 | 第37-38页 |
3.4.5 加密算法模块 | 第38-39页 |
3.5 实现特点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IPSec的测试与应用 | 第40-55页 |
4.1 VPN原理 | 第40页 |
4.2 基于IPSec的VPN | 第40-41页 |
4.3 测试与应用 | 第41-54页 |
4.3.1 试验环境 | 第42页 |
4.3.2 系统配置 | 第42-47页 |
4.3.3 测试内容及步骤 | 第47-53页 |
4.3.4 测试结论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