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0页
 第一节 任意波信号发生器概论及发展第7-9页
  一. 概论第7页
  二.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历史第7-9页
  三. 我国任意波信号发生器市场现状第9页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和技术方案第9-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 技术方案第11-13页
 第三节 虚拟仪器概述第13-15页
  一. 虚拟仪器概念第13-14页
  二. 虚拟仪器的分类第14-15页
 第四节 虚拟任意波发生器的主要指标第15-17页
 第五节 课题概貌第17-20页
  一. 课题的意义第17页
  二.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三. 研究目标第18-19页
  四. 论文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硬件系统设计第20-37页
 第一节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硬件构成第20-27页
  一. 硬件平台实现思路第20-21页
  二. 硬件平台构成第21-27页
 第二节 FPGA模块设计第27-30页
  一. 频率选择及扫频控制电路第28-29页
  二. 变址循环地址发生器电路第29-30页
  三. 外电路控制逻辑电路第30页
 第三节 白噪声的产生第30-34页
  一. 白噪声第30-32页
  二. 用线性同余法产生(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第32-33页
  三. 产生白噪声的几种方法第33页
  四. 本课题中白噪声的产生方法第33-34页
 第四节 硬件系统设计中几个需注意问题的探讨第34-37页
  一. 去耦电容配置第34-35页
  二. D/A转换器LTC1668的电源、接地与布线第35-36页
  三. FPGA的布线第36页
  四. AD9850应用和电路板布线应注意的问题第36-37页
第三章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软件系统设计第37-61页
 第一节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软件方案第37-39页
 第二节 EZ-USB 8051程序设计第39-47页
  一. 用EZ-USB Frame Works开发EZ-USB 8051程序第39页
  二. EZ-USB 8051程序设计第39-47页
 第三节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第47-51页
  一. USB HOST驱动程序结构第47-48页
  二. USB功能驱动程序的执行模式第48-49页
  三. USB设备功能驱动程序实现第49-51页
 第四节 消息流通信机制的实现第51-54页
  一. 用户应用程序到硬件层的消息流程第52页
  二 从硬件层到用户应用程序的消息流程第52-54页
 第五节 用COM组件实现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驱动程序第54-61页
  一. COM仪器驱动程序的优点第54-56页
  二. COM驱动程序在软件系统中的位置第56页
  三. COM Driver的实现第56-57页
  四. 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中调用ActiveX Driver第57-61页
第四章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系统误差分析第61-68页
 第一节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系统误差的来源第61页
 第二节 电路噪声产生系统误差及措施第61-62页
 第三节 存储器容量限制产生系统误差分析第62-63页
 第四节 量化噪声和D/A变换产生系统误差第63-65页
  一. 量化产生系统误差第63-64页
  二. D/A转换产生系统误差第64-65页
 第五节 信号的分段近似产生频谱畸变第65-68页
  一. 信号的分段近似第65-66页
  二. 信号的分段近似与频谱误差间的对应关系第66-68页
第五章 虚拟任意波信号发生器实际输出波形与分析第68-79页
 一. 实际输出波形与分析第68-78页
 二. 结论第78-79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9-80页
 一. 研究总结第79页
 二. 相关工作的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一 驱动程序入口点和回调函数第83-88页
附录二 DGenSigDevSvr动态链接库第88-92页
附录三 CDGenSigDevSvr类第92-94页
附录四 频率选择及扫频控制电路VHDL程序第94-96页
附录五 变址循环地址发生器电路第96-98页
附录六 用VHDL语言编写的随机数生成器程序第98-99页
硕士期间参加项目及已发表论文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细胞移植在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源于脾多潜能干细胞的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