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21页 |
一、自然:牵引人类经济及其观念发展的一根红线 | 第14-16页 |
二、“经济学的秋季” | 第16-17页 |
三、“经济”的本体论批判与重建 | 第17-19页 |
四、文化视域:探索经济发展的出路 | 第19-21页 |
上篇 自然维度下的经济与经济哲学 | 第21-62页 |
第一章 自然经济中的自然观与自然状况 | 第21-31页 |
一、古希腊的physis(自然)与nomos(法则或约定的自然) | 第21-25页 |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 第25-27页 |
三、原始经济条件下的“自然”经济状况 | 第27-28页 |
四、古希腊时期的自然经济学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维度 | 第31-54页 |
一、古典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 第31-38页 |
二、古典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 第38-42页 |
三、古典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的合法性基础:自然法 | 第42-48页 |
四、古典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基础:自然的人性学说 | 第48-54页 |
第三章 自然维度中的自由主义 | 第54-62页 |
一、自然与自由 | 第54-55页 |
二、自然主义与自由竞争 | 第55-58页 |
三、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 | 第58-62页 |
中篇 社会维度下的经济与经济哲学 | 第62-108页 |
第四章 对自然的怀疑与批判 | 第62-77页 |
一、怀疑与批判的哲学背景 | 第62-65页 |
二、怀疑与批判的现实背景 | 第65-66页 |
三、跨入社会的古典经济学 | 第66-77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的自然观念 | 第77-86页 |
一、从“思辨的自然”到“纯粹的自然” | 第77-78页 |
二、从“纯粹的自然”到“实践的自然” | 第78-81页 |
三、从“实践的自然”到“历史的自然” | 第81-84页 |
四、从“历史的自然”到“经济的自然” | 第84-86页 |
第六章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自然维度向社会维度的转换 | 第86-101页 |
一、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背景 | 第86-87页 |
二、劳动——社会历史视域的起点 | 第87-91页 |
三、异化——实践视域的原点 | 第91-97页 |
四、分工——经济视域的平台 | 第97-101页 |
第七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对“经济”本质的揭示 | 第101-108页 |
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传统批判哲学的关系 | 第101-104页 |
二、从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看经济的本质 | 第104-108页 |
下篇 文化维度下的经济与经济哲学 | 第108-149页 |
第八章 文化: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 第108-116页 |
一、生存中的人和作为生存方式的文化 | 第109-112页 |
二、去解读还是去实践? | 第112-113页 |
三、文化是最广泛和最深层意义上的主体性实践 | 第113-116页 |
第九章 文化维度下的实践释义 | 第116-123页 |
一、传统的实践释义 | 第116-117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释义 | 第117-119页 |
三、经济的实践存在本质 | 第119-121页 |
四、文化维度下的实践释义 | 第121-123页 |
第十章 人化自然与文化自然 | 第123-128页 |
一、人化自然 | 第123-124页 |
二、被异化的人化自然 | 第124-125页 |
三、文化自然——生活世界 | 第125-128页 |
第十一章 经济与文化:从否定到肯定的辩证法 | 第128-139页 |
一、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的矛盾 | 第128-130页 |
二、探索矛盾解决的途径 | 第130-132页 |
三、文化对经济的启蒙与拯救 | 第132-133页 |
四、经济在文化情境中的本质回归 | 第133-139页 |
第十二章 文化的经济性质与功能的系统研究 | 第139-149页 |
一、文化的资本性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 | 第139-144页 |
二、文化的制度性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 | 第144-146页 |
三、文化的伦理性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 | 第146-149页 |
结束语 | 第149-153页 |
参考书目 | 第153-157页 |
后记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