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1页 |
2. 试验因子设置 | 第11页 |
3. 因子编码 | 第11页 |
4. 试验方案 | 第11-12页 |
5. 田间设计 | 第12页 |
6. 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7. 数据处理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高产栽培条件下棉株纤维品质的分布 | 第15-29页 |
1. 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果节棉铃的纤维品质 | 第15-23页 |
1.1 高产栽培条件下第一果节棉铃的纤维品质 | 第15-16页 |
1.1.1 不同果枝第一果节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 第15-16页 |
1.1.2 第一果节纤维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 第16页 |
1.2 高产栽培条件下棉铃的第二果节纤维品质 | 第16-18页 |
1.2.1 不同果枝第二果节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 第16-17页 |
1.2.2 第二果节纤维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 第17-18页 |
1.3 高产栽培条件下第三果节棉铃的纤维品质 | 第18-20页 |
1.3.1 不同果枝第三果节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 第18-19页 |
1.3.2 第三果节纤维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 第19-20页 |
1.4 不同果节纤维品质的综合评价 | 第20-22页 |
1.4.1 不同果节变异系数比较 | 第20页 |
1.4.2 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 第20页 |
1.4.3 不同果节贡献率 | 第20-22页 |
1.5 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座果点纤维品质 | 第22-23页 |
2 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果枝棉铃的纤维品质 | 第23-27页 |
2.1 不同果枝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 第23-24页 |
2.2 不同果枝纤维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 第24-27页 |
2.2.1 不同部位(上,中,下)果枝纤维品质比较 | 第24-25页 |
2.2.2 果节在不同果枝纤维品质比较 | 第25-26页 |
2.2.3 果节在同一果枝纤维品质的比较 | 第26页 |
2.2.4 不同果枝纤维品质综合评价 | 第26-27页 |
3 高产栽培条件下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4 高产栽培条件下棉株纤维品质的时间分布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不同栽培因子处理的纤维品质棉株分布 | 第29-38页 |
1 不同处理间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比较 | 第29-30页 |
2 处理间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比较 | 第30-34页 |
2.1 处理间下部果枝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比较 | 第30页 |
2.2 不同处理间中部果枝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比较 | 第30-31页 |
2.3 不同处理间上部果枝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比较 | 第31-33页 |
2.4 不同处理间纤维品质综合评价 | 第33页 |
2.5 不同处理间棉株不同部位纤维品质比较 | 第33-34页 |
3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纤维品质长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2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3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纤维麦克隆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5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纤维整齐度、纺纱指数的影响 | 第36页 |
3.6 建立了三个栽培因子对纤维品质影响的回归模型 | 第36-37页 |
4 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