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中医对慢乙肝的认识 | 第10-13页 |
一、病名 | 第10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0页 |
三、辨证论治 | 第10-11页 |
四、从肾论治的依据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西医对慢乙肝的认识 | 第13-16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13页 |
二、分型 | 第13-14页 |
三、治疗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一、病例选择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9页 |
四、统计分析 | 第19页 |
五、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六、可行性分析 | 第20页 |
七、疗效评价 | 第20页 |
八、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数据分析 | 第22-2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8-34页 |
第一节 选用阿德福韦酯的原因 | 第28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补肾法的研究 | 第28-30页 |
一、六味地黄丸 | 第28-29页 |
二、金匮肾气丸 | 第29页 |
三、补肾法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补肾法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第四节 补肾法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对HBV-DNA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五节 补肾法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对HBeAg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