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 ·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及评价 | 第10-15页 |
|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及评价 | 第15-17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分析视角的创新 | 第18页 |
| ·新模型的提出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 | 第19-20页 |
|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定义和组成 | 第19页 |
| ·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别和联系 | 第19-20页 |
| ·印刷业的构成及特征 | 第20-21页 |
| ·印刷的定义和技术构成 | 第20-21页 |
| ·印刷行业的产业特征 | 第21页 |
| ·激光照排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激光照排技术的定义 | 第21-22页 |
| ·激光照排技术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历史分析 | 第23-27页 |
| ·古代中国印刷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萌芽 | 第23-24页 |
| ·实用需求动力下的刻铸印刷 | 第23-24页 |
| ·印刷材料技术改变推动的写本印刷 | 第24页 |
| ·古代中国印刷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形成 | 第24-25页 |
| ·印刷理论发展引发的雕版印刷 | 第24-25页 |
| ·多元动力作用下成熟的古代印刷技术 | 第25页 |
| ·近现代中国印刷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发展 | 第25-27页 |
| ·外来技术推动下的机械印刷 | 第25-26页 |
| ·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双向推进的冷排胶印 | 第26-27页 |
| 第4章 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 ·现代技术的巨大推动——激光照排机的出现 | 第27-28页 |
| ·国外照排技术的发展 | 第27-28页 |
| ·铅字印刷与激光照排的对比 | 第28页 |
| ·技术与本土文化市场的契合——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 | 第28-32页 |
|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 第28-29页 |
|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新成功的动力因素 | 第29-31页 |
|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成功的启示 | 第31-32页 |
|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扩散与细分——照排技术的新发展 | 第32-36页 |
| ·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 | 第32-34页 |
| ·印刷应用领域的扩展 | 第34页 |
| ·绿色环保印刷技术的发展 | 第34-36页 |
| 第5章 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新模式 | 第36-46页 |
| ·扩散-细分型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 ·技术创新体系论 | 第36-37页 |
| ·技术体系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 第37页 |
| ·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 | 第37-38页 |
| ·扩散-细分型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 | 第38-41页 |
| ·扩散-细分型印刷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的应用 | 第41-46页 |
| ·扩散-细分模式在雅昌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 第41-43页 |
| ·扩散-细分模式在雅昌发展过程中的二次应用 | 第43-44页 |
| ·扩散-细分模式下雅昌的突破式发展路径 | 第44-4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