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制动盘设计及制备成形工艺、组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导论第14-35页
   ·复合材料第1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4-22页
     ·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5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现状第15-19页
     ·机械搅拌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第19-22页
   ·梯度功能复合材料第22-27页
     ·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与分类第22-23页
     ·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研究第23-25页
     ·梯度功能材料制备工艺研究第25-27页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第27-30页
   ·复合材料热处理研究第30-31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第31-33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3-35页
     ·研究背景第33页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第33-34页
     ·研究内容第34-35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5-48页
   ·研究目标第35页
   ·材料的确定第35-37页
     ·合金材料的选定第35-36页
     ·增强材料的选定第36-37页
   ·复合材料零件成分组成的优化设计第37-38页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第38-40页
     ·增强颗粒预处理研究第38页
     ·复合材料浆料制备工艺研究第38-39页
     ·复合材料铸造成形技术研究第39-40页
   ·复合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第40页
   ·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第40-41页
     ·实验分析试样制备第40-41页
     ·透射电镜试样分析第41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41页
   ·复合材料性能指标分析第41-46页
     ·SiC 颗粒体积分数定量测量第41-42页
     ·复合材料密度测量第42-43页
     ·复合材料表观孔隙率的测量第43-44页
     ·热分析实验第44页
     ·复合材料试样硬度的测量第44-45页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测量第45-46页
     ·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测量第46页
   ·技术路线第46-48页
3 梯度复合材料制动盘热应力分析第48-71页
   ·车用制动盘模型的建立第48-50页
     ·车用制动盘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8页
     ·车用制动盘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第48-49页
     ·ZL104 与SiC 梯度层复合材料性能的确定第49-50页
   ·车用制动盘边界条件的确定第50-64页
     ·车用制动盘机械边界条件的确定第50-53页
     ·车用制动盘非线性热边界条件的确定第53-62页
     ·轿车制动器制动时工况的确定第62-63页
     ·车用制动盘约束边界条件的确定第63-64页
   ·车用制动盘结构分析第64-69页
     ·蠕墨铸铁材料车用制动盘结构分析第64页
     ·三种材料制动盘温度场分析第64-65页
     ·不同材料制备的制动盘热应力分析第65-69页
   ·结论第69-71页
4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第71-93页
   ·工艺方法第71-77页
     ·实验装置第71-72页
     ·搅拌复合过程工艺参数的确定第72-75页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第75-7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92页
     ·SiC 粉末预处理对颗粒成分的影响第77-78页
     ·半固态复合搅拌浆料的流变特征第78-80页
     ·搅拌复合过程中SiC 颗粒分散情况研究第80-86页
     ·复合材料搅拌复合过程颗粒分散模型第86-88页
     ·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孔洞的形成第88-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5 重力铸造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研究第93-107页
   ·复合材料试样成形工艺第93-94页
   ·复合材料制备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第94-98页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特征的研究第98-99页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特征第98页
     ·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第98-99页
   ·复合材料界面化学反应控制与颗粒润湿机理第99-103页
   ·SiC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热力学特征第103-105页
   ·重力铸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6 复合材料离心铸造及热处理工艺研究第107-131页
   ·离心铸造成形技术第107-112页
     ·离心铸造成形SiC 增强颗粒受力分析第107-108页
     ·增强颗粒分布规律分析第108-109页
     ·离心铸造成形设备第109-111页
     ·离心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第111-112页
   ·离心铸造成形筒状件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特征第112-123页
     ·离心铸造成形件截取试样的宏观照片第112-113页
     ·离心铸造成形筒状件的微观组织结构第113-117页
     ·离心铸造成形筒状件的组织性能变化特征第117-119页
     ·离心铸造筒状件热力学特征分析第119-122页
     ·离心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组成分离模型第122-123页
   ·复合材料热处理第123-126页
     ·热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第123-124页
     ·热处理峰值时效时间确定第124-126页
   ·复合材料时效处理的理论分析第126-129页
     ·界面面积和颗粒间空间尺寸的理论分析第126-127页
     ·材料时效硬化能力分析第127-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7 铸态、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研究第131-156页
   ·组织结构及X 射线衍射分析第131-135页
     ·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第131页
     ·筒状件SiC 颗粒增强层微观组织结构第131-135页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第135-145页
     ·增强层试样截取方法第135-136页
     ·硬度测量结果与讨论第136-137页
     ·抗拉强度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37-139页
     ·拉伸断口微观组织结构第139-141页
     ·复合材料拉伸变形机制分析第141-145页
   ·材料的耐磨性能以及磨损面形貌分析第145-154页
     ·耐磨实验性能指标第145-146页
     ·耐磨试样磨面微观组织结构第146-150页
     ·材料摩擦系数变化第150-151页
     ·材料磨损机制研究第151-154页
   ·小结第154-156页
8 梯度复合材料盘状零件试制第156-162页
   ·实验方法第156-158页
     ·盘状零件成形模具第156页
     ·盘状件成形工艺方法第156-157页
     ·试样测定方法第157-158页
   ·试验结果第158-160页
     ·SiC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第158页
     ·离心铸造盘状件不同部位的颗粒分布第158-159页
     ·气孔率和密度测定结果第159页
     ·试样硬度和颗粒体积百分数测定结果第159-160页
   ·结论第160-162页
9 结论与创新点第162-165页
   ·结论第162-163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63-164页
   ·创新点摘要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4页
附录第184-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自然活化机理及自燃过程实验研究
下一篇:稀土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模板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