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工后沉降组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工后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超载预压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超载预压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 ·超载预压卸载时机确定 | 第18-20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软土路基沉降理论与计算 | 第21-33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软土路基固结机理 | 第21-25页 |
| ·瞬时沉降 | 第21-24页 |
| ·主固结沉降 | 第24页 |
| ·次固结沉降 | 第24-25页 |
|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 ·软土地基路基工后沉降计算分析 | 第26-32页 |
| ·双曲线法 | 第27-29页 |
| ·其他推算方法 | 第29-31页 |
| ·各方法评价 | 第31-32页 |
| ·本章小节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 | 第33-48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 | 第33-36页 |
| ·国内外容许工后沉降标准 | 第33-34页 |
| ·我国容许工后沉降的现状 | 第34-36页 |
|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措施 | 第36-45页 |
| ·工后沉降产生部位 | 第36-37页 |
| ·地基处理措施 | 第37-40页 |
| ·路基设计控制 | 第40-41页 |
| ·路基施工控制 | 第41-45页 |
| ·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控制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消除主固结沉降 | 第45-46页 |
| ·消除次固结沉降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软土路基超载预压期的控制 | 第48-60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基于实测资料的超载设计与施工控制 | 第48-53页 |
| ·等效填土高度 | 第48-49页 |
| ·沉降与填土厚度的关系 | 第49-51页 |
| ·基于实测资料的超载设计 | 第51-52页 |
| ·超载施工控制 | 第52-53页 |
| ·卸载时机的控制 | 第53-59页 |
| ·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关系 | 第53页 |
| ·卸载标准 | 第53-55页 |
| ·卸载时机控制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工程实例与分析 | 第60-80页 |
| ·工程概述 | 第60-61页 |
| ·软基的设计施工及监测情况 | 第61-62页 |
| ·设计和施工情况 | 第61页 |
| ·全线监测工作情况 | 第61-62页 |
| ·卸载标准及相关计算方法 | 第62-66页 |
| ·卸载标准 | 第62-63页 |
| ·计算方法 | 第63-66页 |
| ·有限元模拟计算 | 第66-78页 |
| ·有限元理论 | 第66-69页 |
| ·超载预压模拟 | 第69-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总结 | 第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所参加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