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7页 |
缩略语表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黄芪、红芪概述 | 第10-11页 |
·中药黄芪、红芪的分类地位 | 第10页 |
·黄芪和红芪的形态 | 第10-11页 |
·黄芪、红芪与起源地生长环境的关系 | 第11页 |
·药用价值 | 第11-12页 |
·黄芪和红芪的医药效用 | 第11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2页 |
·主要制剂 | 第12页 |
·黄芪和红芪地理分布 | 第12页 |
·药用黄芪和红芪种质资源与分类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经典鉴别方法 | 第13-15页 |
·现代鉴别方法 | 第15-20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20-21页 |
·遗传多样性概念 | 第20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 第21-22页 |
·非监督方法(unsupervised method) | 第21页 |
·有监督方法(supervised method)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原植物形态比较 | 第22-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结果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试剂及设备 | 第30-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ISSR反应及PCR条件 | 第33-34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第34-37页 |
·试剂制备 | 第34-36页 |
·银染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1页 |
·27个黄芪、红芪产地的基因ISSR遗传多态性 | 第37页 |
·27个黄芪、红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7页 |
·27个黄芪、红芪的聚类分析 | 第37-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psbA-trnH基因的分析 | 第42-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psbA-trnH基因长度及变异位点 | 第43-44页 |
·psbA-trnH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分析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黄芪、红芪的红外光谱(FTIR)检测 | 第47-55页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试剂及设备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4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48-54页 |
·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48-52页 |
·神经网络构建与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红芪和黄芪的形态差异 | 第55页 |
·红芪和黄芪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56页 |
·叶绿体基因psbA-trnH序列分析 | 第56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