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文献评述 | 第12-16页 |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叶片精密锻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叶片锻造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钛合金叶片锻造过程有限元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钛合金概述 | 第16-20页 |
·钛合金的特点 | 第16-17页 |
·钛合金锻造特点 | 第17-18页 |
·钛合金的超塑性 | 第18-20页 |
·选题背景 | 第20-21页 |
·本课题主要任务 | 第21-22页 |
第2章 三维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页 |
·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法 | 第22-26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2-25页 |
·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基本假设 | 第25页 |
·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25-26页 |
·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基本变分原理 | 第26-27页 |
·刚粘塑性有限元求解方程 | 第27-33页 |
·刚粘塑性有限元求解步骤 | 第28页 |
·变形体离散化 | 第28页 |
·三维等参单元列式 | 第28-31页 |
·单元刚度方程 | 第31-33页 |
·线性化处理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带阻尼台叶片PRO/E 造型及终锻模设计 | 第34-45页 |
·引言 | 第34页 |
·带阻尼台叶片PRO/E 造型 | 第34-37页 |
·Pro/Engineer 简介 | 第34-35页 |
·带阻尼台叶片实体造型 | 第35-37页 |
·带阻尼台叶片终锻模PRO/E 设计 | 第37-43页 |
·平衡角的确定 | 第37页 |
·毛边槽的设计 | 第37-38页 |
·锻模压力中心的确定 | 第38-40页 |
·榫头的投影角和倾角的计算 | 第40-41页 |
·前倾量和后移量的计算 | 第41页 |
·分模线的选择 | 第41页 |
·PRO/E 模具设计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带阻尼台叶片三维有限元模拟的参数设定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DEROTM3D 中三维模型的导入 | 第45-46页 |
·TI-6AL-4V 合金精锻本构关系 | 第46-49页 |
·其他模拟分析条件 | 第49-54页 |
·网格划分及重划 | 第49-51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51-52页 |
·求解、迭代方法的设定 | 第52页 |
·增量步长的控制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以及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55-77页 |
·引言 | 第55页 |
·传统工艺锻造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带阻尼台叶片预锻模的设计 | 第56-57页 |
·预锻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终锻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59-61页 |
·超塑性成形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改进 | 第61-62页 |
·带阻尼台叶片精锻成形过程 | 第62-64页 |
·带阻尼台叶片超塑性精锻成形特点 | 第64-66页 |
·温度对带阻尼台叶片超塑性精锻成形的影响规律 | 第66-70页 |
·温度对等效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66-67页 |
·温度对等效应变场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温度对载荷—行程曲线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上模压下速度对带阻尼台叶片超塑性精锻成形的影响规律 | 第70-74页 |
·上模压下速度对等效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71-73页 |
·上模压下速度对等效应变场分布的影响 | 第73页 |
·上模压下速度对载荷—行程曲线的影响 | 第73-74页 |
·TI-6AL-4V 合金带阻尼台叶片精锻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详细摘要 | 第85-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