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蛋白芯片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7页 |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 第17-19页 |
·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 第19页 |
·本课题的着眼点和主要的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正常女性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 | 第21-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结果 | 第23-28页 |
·蛋白芯片的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 第24页 |
·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12项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 | 第24-26页 |
·四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 第26页 |
·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EA,CA125,FER,CA153的logistic回归 | 第26页 |
·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血清CEA,CA125,FER,CA153和联合CEA,CA125,CA153三种肿瘤标志物的logistic回归曲线转化参数P_1的ROC曲线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40页 |
·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CEA,FER,CA125,CA153阳性率 | 第36-37页 |
·四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 第37页 |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的logistic回归 | 第37-38页 |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CEA,CA125,FER,CA153联合CEA,CA125,FER,CA153四种肿瘤标志物的logistic回归曲线转化参数P2的ROC曲线 | 第38-39页 |
·乳腺癌肿瘤直径(d)>3cm组和肿瘤直径<3cm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和CEA,CA125,FER,CA153的关系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手术前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 | 第43-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手术前后CEA,FER,CA125和CA153水平 | 第43-44页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CEA,FER,CA125,CA153阳性率 | 第45-46页 |
·CEA,FER,CA125,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 第46页 |
·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血清CEA,CA125,FER,CA153的logistic回归 | 第46页 |
·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CEA,CA125,FER,CA153和联合CEA,CA125,FER,CA153四种肿瘤标志物的logistic回归曲线转化参数P3的ROC曲线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51-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