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粒模板换热系统流动和传热的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序言 | 第10-22页 |
| ·综述内容 | 第10-20页 |
| ·塑料生产 | 第10-12页 |
| ·造粒模板 | 第12-15页 |
| ·加热通道 | 第15-18页 |
| ·换热介质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1-22页 |
| 2 仿真研究的步骤 | 第22-40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 ·直接差分法(DDM) | 第22-23页 |
| ·有限差分法(FDM) | 第23页 |
| ·有限元法(FEM) | 第23页 |
| ·有限容积法(FVM) | 第23-24页 |
| ·数值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24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 ·坐标系的选取 | 第25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25页 |
| ·节点生成 | 第25-26页 |
| ·几何图形的生成 | 第26-27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27-28页 |
| ·流场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 ·流场物理模型的描述 | 第28-29页 |
| ·流动状态 | 第29-31页 |
| ·温度场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 ·传热方式 | 第31-33页 |
| ·传热方式的确定 | 第33-34页 |
| ·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 ·数学模型建立的条件 | 第34页 |
| ·数学方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单值性条件 | 第36-39页 |
| ·加热通道的几何条件 | 第36-38页 |
| ·物性条件 | 第38页 |
| ·初始条件 | 第38-39页 |
| ·边界条件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换热介质为稳态的研究 | 第40-53页 |
| ·流动状态的确定 | 第40页 |
|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0-52页 |
| ·计算软件 | 第41-42页 |
| ·单位制的选择 | 第42页 |
| ·加热通道仿真研究程序 | 第42-44页 |
| ·求解的收敛过程和可视化 | 第44-45页 |
| ·计算结果 | 第45-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设置折流板情况下强化传热的仿真研究 | 第53-64页 |
| ·通道内设置折流板以强化管内单相对流换热研究状况 | 第53-54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54页 |
| ·折流板的几何尺寸 | 第54-55页 |
| ·折流板的物理模型 | 第55页 |
| ·设置折流板的加热通道及造粒带物理模型 | 第55-56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56-57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基本假设 | 第57页 |
| ·控制方程 | 第57-58页 |
| ·实验分析 | 第58-63页 |
| ·设置折流板后的流动情况 | 第58-59页 |
| ·流场 | 第59-60页 |
| ·温度场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A | 第70-71页 |
| 附录B | 第71-73页 |
| 附录C | 第73-74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