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唐前道家、道教观念中的“死” | 第8-19页 |
第一节 何谓“死”及“死”的状态 | 第8-14页 |
第二节 修炼者和未修炼者的死的状态差异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死的功能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唐前道家、道教观念中的“仙” | 第19-23页 |
第一节 “仙”的含义与“仙”的等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仙”的显现状态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成仙的目的与场所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死后升仙”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死后升仙”模式的源头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死后升仙”模式的形成标志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死后升仙”模式的发展 | 第25-31页 |
第四章 “死后升仙”情节模式的意义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宣传道教思想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表达情感和态度 | 第32-35页 |
第三节 为唐传奇提供素材 | 第35页 |
第四节 反映古人死亡哲学观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