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关系密切的12个辣椒品种的AFLP鉴定
缩写词 | 第1-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分子标记 | 第19-25页 |
·分子标记的类型 | 第20-24页 |
·RFLP标记 | 第20-21页 |
·RAPD标记 | 第21页 |
·SCAR标记 | 第21页 |
·STS标记 | 第21-22页 |
·SSR标记 | 第22页 |
·ISSR标记 | 第22页 |
·AFLP标记 | 第22-24页 |
·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分子标记在辣椒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辣椒资源分类与遗传多态性研究 | 第25-26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6-27页 |
·标记目的基因 | 第27页 |
·杂交品种纯度鉴定 | 第27-28页 |
·辣椒的农艺性状相关研究 | 第28-35页 |
·农艺性状的概念 | 第28-29页 |
·辣椒农艺性状的多样性 | 第29页 |
·辣椒主要性状遗传 | 第29-31页 |
·辣椒农艺性状相关性 | 第31-35页 |
·辣椒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 第31页 |
·辣椒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辣椒主要早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 第32页 |
·辣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辣椒熟性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33-35页 |
2 亲缘关系密切的12个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观察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6页 |
·表型性状调查项目与方法 | 第3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果实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 第37页 |
·表型性状的编码处理 | 第37-39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辣椒12个品种的表型性状表现 | 第39-40页 |
·辣椒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主要植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农艺性状与品质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辣椒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辣椒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育种中的选择 | 第42-43页 |
·表型数据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3 亲缘关系密切的12个辣椒品种的AFLP鉴定 | 第45-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50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46页 |
·AFLP分析 | 第46-50页 |
·提取总DNA | 第46-47页 |
·基因组DNA酶切连接 | 第47-48页 |
·PCR扩增 | 第48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8-49页 |
·银染显色 | 第49页 |
·AFLP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辣椒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0-51页 |
·辣椒叶片匀浆比较 | 第50页 |
·电泳检测 | 第50页 |
·紫外吸收检测 | 第50-51页 |
·辣椒基因组DNA酶切连接及预扩增 | 第51页 |
·AFLP标记引物的筛选 | 第51-52页 |
·AFLP标记的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品种鉴别与各品种特征标记组 | 第53-55页 |
·辣椒AFLP标记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页 |
·讨论 | 第55-59页 |
·辣椒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5-56页 |
·影响AFLP结果的因素 | 第56-57页 |
·AFLP标记在辣椒上的应用 | 第57页 |
·分子标记聚类与表型数据聚类间关系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