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实验设计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34页 |
| 第一部分 构建LPL-Q402E 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 | 第11-23页 |
| 第二部分 重组蛋白质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初步表达 | 第23-30页 |
| 第三部分 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0-34页 |
| 实验结果 | 第34-45页 |
|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及鉴定 | 第34-35页 |
| 二、插入片段 PCR 产物检测 | 第35-36页 |
| 三、pPICZ A质粒提取结果 | 第36页 |
| 四、目的基因及载体酶切效果判断 | 第36-37页 |
| 五、重组质粒构建及效果的判断 | 第37-38页 |
| 六、重组质粒大量提取后浓度判断 | 第38页 |
| 七、重组体转化毕赤酵母前线性化结果确定 | 第38-39页 |
| 八、 Mut~+和ZeoR筛选 | 第39-40页 |
| 九、PCR 法鉴定重组效果 | 第40-41页 |
| 十、重组蛋白初步表达判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 第41-42页 |
| 十一、调整诱导温度后表达情况 | 第42-43页 |
| 十二、不同诱导剂浓度下表达情况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50页 |
| 一、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45页 |
| 二、选择菌株 | 第45-46页 |
| 三、表达载体 | 第46-47页 |
| 四、表达条件的对比与选择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文献综述 | 第57-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