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分析与概念界定 | 第18-26页 |
·政府会计概述 | 第18-20页 |
·政府组织及其特征 | 第18页 |
·政府会计含义 | 第18-19页 |
·本文对政府会计的界定 | 第19-20页 |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 | 第20-23页 |
·会计确认 | 第20-21页 |
·会计确认基础 | 第21-23页 |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23-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现状 | 第26-28页 |
·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创立 | 第26页 |
·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 | 第26-28页 |
·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基础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不利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 第28-29页 |
·不利于真实披露政府会计信息 | 第29-30页 |
·不利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成本测算和业绩考核 | 第30-31页 |
·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 | 第31页 |
·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 | 第31页 |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总体设想 | 第33-42页 |
·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步骤 | 第33-36页 |
·国外发达国家的改革模式 | 第33-34页 |
·我国总体改革步骤设想 | 第34-36页 |
·条件创造阶段改革的总体设想 | 第36-37页 |
·相关法律的立法 | 第36页 |
·固定资产清查和登记 | 第36页 |
·收支分类改革 | 第36-37页 |
·核心改革阶段改革的总体设想 | 第37-40页 |
·构建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体系 | 第37-39页 |
·部门试点改革 | 第39页 |
·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 第39-40页 |
·其他配套设施构想 | 第40-42页 |
·建立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 第40页 |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40页 |
·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人员 | 第40页 |
·加强外部监管 | 第40-41页 |
·加强国际合作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 | 第42-64页 |
·政府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 | 第42-46页 |
·资产类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 第42-44页 |
·负债类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 第44-45页 |
·收支类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 第45-46页 |
·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体系 | 第46-55页 |
·国外发达国家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和内容 | 第47页 |
·我国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建立 | 第47-55页 |
·政府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设想 | 第55-59页 |
·政府受托责任与权责发生制预算 | 第55页 |
·权责发生制预算的涵义 | 第55-57页 |
·权责发生制预算框架设计 | 第57-59页 |
·案例分析 | 第59-64页 |
·XX行政单位业务概况 | 第59-60页 |
·权责发生制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 第60-62页 |
·权责发生制实施成效分析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