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前言 | 第9-15页 |
·糯玉米的起源及国外糯玉米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糯玉米育种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 | 第11页 |
·糯玉米的育种方法的研究 | 第11-13页 |
·糯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与对策 | 第13-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试验材料 | 第15-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5-16页 |
·实验测定与方法 | 第16-1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1-58页 |
·F_1代产量、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平均值及方差分析 | 第21-25页 |
·植株与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5-37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7-50页 |
·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50-52页 |
·产量、淀粉含量与主要数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 第52-58页 |
四、讨论 | 第58-61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显性度和优势指数的表现 | 第58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 第58-59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的分析 | 第59页 |
·糯玉米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的分析 | 第59-60页 |
·糯玉米的育种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五、结论 | 第61-65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 第61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 | 第61-63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 | 第63页 |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