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广告人创意心理的诠释 | 第9-13页 |
一、广告人的创意心理释义 | 第9-10页 |
(一) “当前广告人”释义 | 第9页 |
(二) “创意心理”释义 | 第9-10页 |
二、广告人创意心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0-13页 |
(一) 广告创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物化过程 | 第10页 |
(二) 广告创意是对认知心理学规律的应用 | 第10-11页 |
(三) 广告创意是一种信息符号化的过程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当前广告人的创意心理试析 | 第13-26页 |
一、基于广告人心理的创意过程分析 | 第13-16页 |
(一) 准备阶段——广告人的信息认知过程 | 第13-14页 |
(二) 酝酿阶段——广告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三) 顿悟阶段——广告人的“灵感”状态 | 第15页 |
(四) 验证阶段——广告人意志坚定的修正和取舍过程 | 第15-16页 |
(五) 形成阶段——广告人的视觉心理传达过程 | 第16页 |
二、我国当前广告人创意心理的特征及表现 | 第16-22页 |
(一) 充满激情、持续热情 | 第17-18页 |
(二) 不可忽视的原型启发作用 | 第18-20页 |
(三) 孜孜以求的灵感状态 | 第20页 |
(四) “痛并快乐着”的临界状态 | 第20-22页 |
三、我国当前广告人创意的不良心理状态 | 第22-26页 |
(一) 茫然 | 第22页 |
(二) “自恋” | 第22-23页 |
(三) “自卑”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影响我国广告人创意心理的因素 | 第26-31页 |
一、我国广告行业现状的客观原因 | 第26-29页 |
(一) 广告主地位的强势 | 第27页 |
(二) 强媒介、弱公司的现状 | 第27-28页 |
(三) 受消费者接受水平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广告人自身的主观原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广告人怎样培养健康的创意心理素质 | 第31-36页 |
一、拟设定广告人健康的创意心理素质的标准 | 第31页 |
(一) 心理素质释义 | 第31页 |
(二) 广告人健康的创意心理素质的标准 | 第31页 |
二、广告人应培养健康的创意心态 | 第31-36页 |
(一) 树立正确创意动机,培养行业尊崇感 | 第32页 |
(二) 培养创意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 第32-33页 |
(三) 谐调创意的情绪、情感 | 第33-34页 |
(四) 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审美素质 | 第34页 |
(五) 磨练创意意志,捕捉创意灵感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