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分类 | 第11-13页 |
·复合地基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CFG桩复合地基概述 | 第21-37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适用性 | 第21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 第21-24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24-25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 第25-29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 第27-29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机理 | 第29-36页 |
·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 第30-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刚度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59页 |
·有限元法及ANSYS简介 | 第37-42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7-39页 |
·ANSYS简介 | 第39页 |
·ANSYS在桩土模型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不同基础刚度的概念 | 第4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模型的合理性 | 第42-44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 第44页 |
·接触的设置 | 第44-45页 |
·计算过程 | 第45页 |
·不同刚度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 第45-52页 |
·不同刚度基础下的沉降分析 | 第45-47页 |
·不同刚度基础下桩侧摩阻力的分析 | 第47-50页 |
·不同刚度基础下桩身轴力的分析 | 第50页 |
·不同刚度基础下桩土应力比的分析 | 第50-52页 |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推导 | 第52-58页 |
·计算假定 | 第52页 |
·公式推导 | 第52-57页 |
·工程实例沉降计算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79页 |
·工程概况 | 第59-61页 |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5页 |
·土工格栅的影响 | 第65-66页 |
·褥垫层的影响 | 第66-69页 |
·褥垫层厚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褥垫层模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69-72页 |
·桩径的影响 | 第69-71页 |
·桩间距的影响 | 第71-72页 |
·桩长的影响 | 第72-73页 |
·桩体模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沉降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探讨 | 第79-89页 |
·引言 | 第79页 |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 | 第79-85页 |
·工后沉降的定义 | 第79-81页 |
·按工后沉降控制的设计方法 | 第81-85页 |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89-90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