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前言 | 第8页 |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概述 | 第8-10页 |
·交联的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 | 第8-9页 |
·有机硅-丙烯酸酯压敏胶 | 第9页 |
·纳米粒子-丙烯酸酯压敏胶 | 第9页 |
·共混丙烯酸酯压敏胶 | 第9-10页 |
·丙烯酸酯压敏胶在标签上的应用与发展 | 第10-11页 |
·丙烯酸乳液胶粘剂的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核/壳乳液聚合 | 第11-14页 |
·核/壳乳液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核/壳形成机理 | 第12-13页 |
·核/壳乳液聚合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交联改性 | 第14-16页 |
·增粘树脂 | 第16-18页 |
·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相容性 | 第17页 |
·增粘树脂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标签用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应用 | 第21-47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种子乳液的制备 | 第22页 |
·乳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压敏胶标签的制备 | 第23页 |
·性能检测 | 第23-24页 |
·压敏胶 180°剥离强度的测定 | 第23页 |
·持粘力测定 | 第23页 |
·环形初粘测定 | 第23页 |
·乳液粘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乳液实际固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乳液转化率的测定 | 第24页 |
·耐老化的测定 | 第24页 |
·乳液粒径的测定 | 第2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页 |
·压敏胶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45页 |
·环形初粘的检测影响条件 | 第24-27页 |
·不同基材对环形初粘的影响 | 第25页 |
·上胶厚度与环形初粘的关系 | 第25-26页 |
·烘干条件对环形初粘的影响 | 第26-27页 |
·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乳化剂体系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30-36页 |
·复合乳化剂 2A1/DNS-86 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复合乳化剂 2A1/DNS-86 的配比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底相乳化剂种类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后期补加引发剂的种类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的影响 | 第38页 |
·单体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玻璃化温度(Tg)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极性单体对环形初粘的影响 | 第41页 |
·新型改性交联单体特种单体 B 对乳液压敏胶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松香改性增粘乳液对乳液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链转移剂对乳液压敏胶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产品中试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交联单体对标签用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47-5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种子乳液的制备 | 第48页 |
·乳液的制备 | 第48页 |
·压敏胶标签的制备 | 第48页 |
·性能检测 | 第48-49页 |
·压敏胶 180°剥离强度的测定 | 第48页 |
·持粘力测定 | 第48页 |
·环形初粘测定 | 第48页 |
·乳液粘度的测定 | 第48页 |
·耐老化的测定 | 第48-4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页 |
·压敏胶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特种单体 A 的用量对压敏胶的影响 | 第49-51页 |
·特殊交联单体对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用量对压敏胶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硅烷偶联剂对压敏胶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