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反射面结构形式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引言 | 第7-8页 |
·网状反射面天线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网状反射面天线编织结构形式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网状反射面天线电性能指标以及研究方法 | 第13-25页 |
·反射面天线电性能指标 | 第13-18页 |
·效率 | 第13页 |
·方向图、主瓣宽度与旁瓣电平 | 第13-15页 |
·方向系数 | 第15-16页 |
·增益 | 第16-17页 |
·极化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矩量法(MOM) | 第18-20页 |
·物理光学法(PO) | 第20-25页 |
第三章 网状反射面天线编织结构及模型建立 | 第25-39页 |
·网状抛物面天线编织结构及工艺 | 第25-29页 |
·偏置网状反射面天线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网状反射面电性能的计算分析模型 | 第31-37页 |
·网状平面的感应电流 | 第32-34页 |
·网状曲面反射面的感应电流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网状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39-67页 |
·FEKO 软件介绍 | 第39-43页 |
·软件概况 | 第39-41页 |
·FEKO 应用领域 | 第41页 |
·本文中FEKO 的应用 | 第41-43页 |
·分析计算结果 | 第43-65页 |
·线极化馈源分析计算结果 | 第43-57页 |
·圆极化馈源分析计算结果 | 第57-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7页 |
·进一步的工作和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