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野生稻资源的分布 | 第10页 |
| ·野生稻资源的现状 | 第10-12页 |
| ·野生稻资源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 ·淀粉合成关键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Waxy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 ·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17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Waxy 基因的克隆 | 第17-18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18-1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 ·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 | 第19-20页 |
| ·Waxy 基因的克隆 | 第20-28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28-90页 |
| ·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 | 第28-34页 |
| ·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变化 | 第28-29页 |
|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变化 | 第29-30页 |
| ·Q 酶活性变化 | 第30-31页 |
|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Q 酶活性的比较 | 第31-34页 |
| ·DNA 提取结果 | 第34页 |
| ·Waxy 基因克隆结果 | 第34-37页 |
| ·普通野生稻扩增结果 | 第34-35页 |
| ·药用野生稻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 ·疣粒野生稻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 ·灌浆中期水稻籽粒总RNA 提取 | 第37-39页 |
| ·RNA 完整性检测 | 第37-39页 |
| ·RNA 浓度与纯度测定 | 第39页 |
| ·普通野生稻Waxy 基因编码区克隆结果 | 第39-40页 |
| ·DNA 序列对比结果 | 第40-79页 |
| ·翻译起始密码子ATG 至Waxy 基因末端的DNA 序列对比结果 | 第40-62页 |
| ·编码区序列比较结果 | 第62-71页 |
| ·翻译的起始密码子ATG 上游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 第71-76页 |
| ·内含子和外显子界定结果 | 第76-79页 |
| ·特异引物设计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第79-83页 |
| ·普通野生稻的特异引物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第79-81页 |
| ·药用野生稻的特异引物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第81页 |
| ·疣粒野生稻的特异引物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第81-82页 |
| ·滇陇201 的特异引物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第82-83页 |
| ·野生稻WAXY 蛋白质(GBSS 蛋白质)分析 | 第83-90页 |
| ·GBSS 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83-88页 |
|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 第88页 |
| ·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 | 第88-90页 |
| 4 讨论 | 第90-94页 |
| 5 结论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附录一:普通野生稻Waxy 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 | 第104-105页 |
| 附录二:药用野生稻Waxy 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 | 第105-106页 |
| 附录三:疣粒野生稻Waxy 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 | 第106-107页 |
| 附录四:滇陇201Waxy 基因序列 | 第107-10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