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吸收富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的预期目标第14页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30页
   ·土壤铅污染概述第16-19页
     ·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第16-17页
     ·土壤铅污染的特点第17-18页
     ·铅对植物的毒害第18-19页
   ·植物对铅的抗性机理第19-23页
     ·避性第20页
     ·耐性第20-23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第23-26页
     ·物理修复技术第23-24页
     ·化学修复技术第24-25页
     ·生物修复技术第25-26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概况第26-30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类型第26-27页
     ·植物修复的优势及发展趋势第27-28页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第28-30页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野外调查试验方法第30-31页
     ·野外调查地点第30页
     ·植物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方法第30-31页
   ·类芦对铅的耐性与吸收富集研究第31-33页
     ·试验材料第31-32页
     ·试验方法第32-33页
   ·添加剂对类芦生长和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研究第33-34页
     ·螯合剂调控试验第33页
     ·营养元素调控试验第33-34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34-35页
     ·植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第34页
     ·土壤理化属性分析方法第34-35页
     ·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5页
     ·植物干重的测定第35页
   ·数据统计与计算方法第35-36页
第四章 云南个旧有色金属矿区植物对铅等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野外调查第36-49页
   ·采集植物种类第36-37页
   ·植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第37-43页
     ·植物及对于根区土壤铅的含量第37-39页
     ·植物和对应根区土壤中的锌等重金属含量第39-43页
   ·部分植物对铅的富集能力研究第43-45页
     ·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第43-45页
     ·部分植物对铅的迁移总量第45页
   ·野外生长条件下类芦对铅的富集特性研究第45-47页
     ·类芦对铅的富集特性第46-47页
     ·野外生长条件下类芦的株高和生物量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类芦对铅的吸收富集研究第49-58页
   ·类芦对铅的吸收富集第49-52页
     ·不同铅处理下类芦对铅的富集规律第49-51页
     ·铅在类芦体内的分布第51页
     ·类芦对铅的迁移总量第51-52页
   ·不同生长期类芦对铅的生长反应与吸收富集特性第52-54页
     ·不同生长期类芦对铅的生长反应第52-53页
     ·不同生长期类芦对铅的吸收富集能力第53-54页
   ·复合污染对类芦生长和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第54-56页
     ·复合污染对类芦各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第54-55页
     ·复合污染对类芦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类芦对铅的耐性研究第58-64页
   ·铅对类芦根系活力的影响第58-59页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类芦生长的影响第59-60页
   ·铅对类芦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的影响第60-61页
     ·铅对类芦光合作用的影响第60页
     ·铅对类芦物质代谢的影响第60-61页
   ·铅对类芦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七章 添加剂对类芦生长及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研究第64-73页
   ·不同螯合剂调控的对比研究第64-65页
     ·不同螯合剂对类芦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第64-65页
     ·不同螯合剂对类芦迁移能力的影响第65页
   ·EDTA调控研究第65-69页
     ·EDTA调控对类芦生长的影响第66-67页
     ·EDTA调控对类芦体内铅含量的影响第67-68页
     ·EDTA调控对类芦迁移能力的影响第68页
     ·EDTA调控对地上部迁移总量的影响第68-69页
   ·营养元素对类芦吸收铅的影响第69-71页
     ·营养元素对类芦生物量的影响第69-70页
     ·营养元素对类芦吸收富集铅的影响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讨论第74-75页
     ·类芦运用于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可行性第74页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A 野外调查的植物标本第82-86页
附录B 类芦的盆栽试验第86-87页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活性炭协同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研究
下一篇:铈稀土吸附剂除磷脱氮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