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对用载荷试验确定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探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桩的应用及发展第9页
   ·常用的计算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第9-10页
   ·人工挖孔桩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人工挖孔桩的发展概况第11页
     ·人工挖孔桩的特点第11-12页
     ·人工挖孔桩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人工挖孔桩受力机理、破坏形式及常用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4-22页
   ·荷载传递形式第14-17页
     ·桩侧摩阻力第15-16页
     ·桩端阻力第16-17页
   ·桩破坏形式第17页
   ·各种确定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方法第17-22页
第3章 试验分析人工挖孔桩竖向承载力第22-37页
   ·深井载荷试验确定人工挖孔桩竖向承载力第22-24页
   ·静载荷试验分析第24-36页
     ·不同场地试验数据分析第24-32页
     ·同一场地静载荷试验数据与深井载荷试验数据对比第32-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桩的端承力、沉降量及土的变形模量之间的关系第37-46页
   ·人工挖孔桩沉降量的分析第37-38页
     ·扩底桩的地基变形特点第37-38页
     ·单桩沉降的组成第38页
   ·静载荷试验分析第38-45页
     ·桩端承载力、沉降量及土变形模量的关系的理论推导第38-41页
     ·土的变形模量的计算第41-42页
     ·土的变形模量的修正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桩底位移与桩侧阻力关系的数值模拟分析第46-76页
   ·FLAC-3D程序概述第46-56页
     ·FLAC-3D程序的基本原理第46-47页
     ·FLAC-3D程序的计算步骤第47-49页
     ·FLAC-3D的应用范围第49页
     ·FLAC-3D塑性流动的增量公式第49-51页
     ·Mohr-Coulomb本构模型第51-56页
   ·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6-62页
     ·模拟方案设计第56页
     ·计算模型建立第56-62页
   ·单桩静载荷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第62-64页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具体方式的分析第62页
     ·摩擦桩载荷试验概况第62-63页
     ·模拟计算的参数取值第63-64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桩结果的比较第64页
   ·不同桩长及不同桩径下桩底位移与侧摩阻力变化关系分析第64-71页
     ·不同桩长下桩底位移与侧摩阻力的变化关系第64-68页
     ·不同桩径下桩底位移与侧摩阻力的变化关系第68-71页
   ·不同土体参数下桩底位移与侧摩阻力变化关系分析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沉降量关系函数及桩侧阻力分配函数的推导第76-88页
   ·桩静载荷试验沉降量与同条件下深井载荷试验沉降量关系函数的建立第76-81页
     ·静载荷试验沉降量数据与同条件下深井载荷试验沉降量数据对比第76-77页
     ·数值关系函数的拟合第77-80页
     ·函数关系公式的推导第80-81页
   ·侧摩阻力分配函数的建立第81-84页
   ·载荷试验确定的"荷载—沉降"曲线转变为整桩"荷载—沉降"曲线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与建议第88-90页
 结论第88-89页
 建议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坯砌体等效体积单元和土坯墙片的分析
下一篇:云南省小城镇供水安全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