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城市化进程 | 第8-9页 |
·人口老龄化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及范畴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范畴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关于影响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的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途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机制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 第15页 |
·简单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边缘化理论 | 第17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7-19页 |
2 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 | 第19-31页 |
·样本概况 | 第19-21页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 第20-21页 |
·身份认同存在差异 | 第21页 |
·北京市失地农民土地征用及征地补偿情况 | 第21-23页 |
·土地征用情况 | 第21-22页 |
·征地补偿费偏低 | 第22-23页 |
·征地补偿政策宣传不到位 | 第23页 |
·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 | 第23-28页 |
·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演变 | 第23-25页 |
·对未来养老存忧虑 | 第25-26页 |
·参保方式存分歧 | 第26页 |
·缴费能力有限 | 第26-27页 |
·保障水平偏低 | 第27-28页 |
·北京市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 第28-31页 |
·就业状况差异大 | 第29页 |
·工作缺乏稳定性 | 第29页 |
·就业满意度低 | 第29-31页 |
3 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欠妥 | 第31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存风险 | 第31-32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 第32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不足隐患 | 第32页 |
·城乡养老保险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 第32-33页 |
·征地补偿缺陷 | 第33-35页 |
·补偿标准制定不合理 | 第33页 |
·补偿款分配比例不一 | 第33-34页 |
·补偿安置政策变化大 | 第34页 |
·征地及补偿过程缺乏透明度 | 第34-35页 |
·失地农民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 第35-37页 |
·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 | 第35页 |
·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腐 | 第35-36页 |
·下岗职工和来京务工人员对失地农民形成冲击 | 第36页 |
·租房经济一定程度上阻碍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 | 第36页 |
·失地农民没有获得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权益 | 第36-37页 |
4 解决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建议 | 第37-44页 |
·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对策建议 | 第37-39页 |
·加大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 第37页 |
·加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 第37-38页 |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金给付调整机制 | 第38页 |
·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 第38-39页 |
·强化居家养老丰富解决养老问题手段 | 第39页 |
·配套征地补偿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 第39-40页 |
·规范补偿金分配比例 | 第40页 |
·增强新旧补偿安置政策的衔接 | 第40页 |
·增强征地及补偿透明度 | 第40-41页 |
·配套就业措施建议 | 第41-44页 |
·实施保护性就业措施 | 第41页 |
·规范和保护非正规就业 | 第41-42页 |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 第42页 |
·健全培训体系 | 第42-43页 |
·刺激经济发展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