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5-47页 |
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15-31页 |
一、肝硬化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 | 第15-16页 |
二、肝硬化的病因 | 第16-18页 |
三、肝硬化发病机制 | 第18-19页 |
四、肝硬化的诊断 | 第19-20页 |
五、肝硬化的治疗 | 第20-23页 |
六、肝硬化的预后 | 第23-25页 |
七、参考文献 | 第25-31页 |
第二章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31-40页 |
一、肝硬化的名称及历史沿革 | 第31页 |
二、肝硬化的病因 | 第31-34页 |
三、肝硬化的病机 | 第34-36页 |
四、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 第36-38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中医辨证分型与辅助性检查指标及PGA指数的相关性 | 第40-47页 |
一、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 第40页 |
二、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 | 第40-41页 |
三、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 | 第41-42页 |
四、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 第42页 |
五、与并发症的相关性 | 第42页 |
六、与PGA指数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七、与腹部B超影像学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八、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九、展望 | 第45页 |
十、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7-78页 |
一、总体设计 | 第4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7-52页 |
1.病例来源 | 第47页 |
2.诊断标准 | 第47-50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47-48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48-49页 |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 | 第49-50页 |
·肝硬化临床分期 | 第50页 |
3.纳入标准 | 第50页 |
4.排除标准 | 第50-51页 |
5.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51-52页 |
·临床调查表 | 第51页 |
·实验室指标 | 第51-52页 |
·影像学指标B超 | 第52页 |
6.统计分析 | 第52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52-72页 |
1.一般情况 | 第52-56页 |
·性别年龄分布比例 | 第52-54页 |
·病因及感染途径 | 第54-56页 |
2.症状体征 | 第56-59页 |
3.证型分布 | 第59-60页 |
4.病情程度 | 第60-61页 |
5.证型分布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 第61-62页 |
6.实验室指标 | 第62-72页 |
·证型分布与肝功能关系 | 第62-64页 |
·证型分布与纤维化指标关系 | 第64-65页 |
·证型分布与PT、GGT、ApoA1和PGA指数关系 | 第65-68页 |
·证型分布与B超关系 | 第68-72页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72-76页 |
1.小结 | 第72-73页 |
2.讨论 | 第73-76页 |
五、结论 | 第76-78页 |
附件1 肝炎后肝硬化临床信息调查表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