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燕山中段承德逆冲构造成因新解--背离向斜逆冲断层模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引言第11-23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构造位置第11-13页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第11页
     ·研究区的构造位置第11-13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3-19页
     ·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第13-15页
     ·Davis 模型的提出第15-16页
     ·Davis 模型受到的质疑第16-19页
     ·仍然存在的问题第19页
   ·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工作量统计第21-22页
   ·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2-23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23-33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23-24页
   ·区域地层发育概况第24-31页
     ·太古界第24-26页
     ·中上元古界第26-28页
     ·古生界第28页
     ·中生界第28-30页
     ·新生界第30-31页
   ·区域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第31-33页
3 承德逆冲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第33-49页
   ·平面几何学特征第33-37页
     ·承德逆冲构造中的地层特征第34-35页
     ·承德逆冲构造中的断层特征第35-37页
   ·剖面特征第37-42页
   ·运动学特征第42-48页
     ·向斜北翼双庙断裂(F1)的运动学性质第42-43页
     ·向斜南部转折端吉余庆断裂(F5)的运动学性质第43-46页
     ·向斜南翼吉余庆断裂(F5)的运动学性质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承德逆冲构造背离向斜逆冲断层模型第49-57页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理论模型第49-52页
   ·承德逆冲构造的背离向斜逆冲断层模型解释第52-54页
   ·承德逆冲构造背离向斜逆冲断层模型的优点第54-55页
   ·区域尺度背离向斜逆冲构造的特征与识别第55-57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7-60页
   ·承德逆冲构造的构造变形特征第57页
   ·对承德逆冲构造成因的新认识第57-58页
   ·燕山造山带的构造基本属性问题第58页
   ·区域尺度背离向斜逆冲断层的研究意义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图版第67-68页
个人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澜沧江地区团梁子—大新山变质岩带变质变形特征
下一篇: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挥发组分含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