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连体组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本课题的研究原因和意义 | 第9页 |
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3.本课题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连体组词概念界定与唐五代连体组词概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连体及连体组词概述 | 第12-14页 |
一、连体组词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连体组词之优势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唐五代连体组词概论 | 第14-21页 |
一、正统音乐观念的变化和竞奏繁声 | 第15-17页 |
二、唐五代连体组词的特点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宋代连体组词述评 | 第21-42页 |
第一节 宋代连体组词的体式内容 | 第21-38页 |
一、文人联章词 | 第22-26页 |
二、市井娱乐连体组词 | 第26-34页 |
三、贵族宫廷宴享之连体组词 | 第34-38页 |
第二节 两宋连体组词之比较 | 第38-42页 |
一、连体组词情感更加文人化 | 第39-40页 |
二、连体组词的许多样式消失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连体组词在宋元戏曲形成中的作用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连体组词在杂剧形成中的作用 | 第42-47页 |
一、敦煌词、唱赚、诸宫调的语言风格与北曲本色 | 第43-45页 |
二、大曲体制与杂剧体制 | 第45页 |
三、诸宫词表演特征与杂剧 | 第45-46页 |
四、赚词成为北曲体制的构成部分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连体组词在南戏形成中的作用 | 第47-50页 |
一、宋大曲体制、风格与南戏 | 第48-49页 |
二、诸宫调体制与南戏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宋代连体组词之地位及其再思考 | 第50-55页 |
第一节 连体组词之地位及影响 | 第50-53页 |
一、地位 | 第50-51页 |
二、影响 | 第51-53页 |
第二节 连体组词的自身弱点 | 第53-55页 |
一、连体组词本身是过渡形态,其自身优势有限 | 第53-54页 |
二、连体组词的案头化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