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古代对沈约诗歌的评价 | 第6-7页 |
二、现当代关于沈约的诗歌评价 | 第7-9页 |
第一章 沈约诗歌的创作背景 | 第9-19页 |
第一节 沈约的家世与社会经历 | 第9-10页 |
第二节 沈约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 第10-13页 |
第三节 沈约生活时代的文学思想状况 | 第13-19页 |
一、文学地位的提高 | 第13-14页 |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 第14-15页 |
三、佛道儒三教并重 | 第15-17页 |
四、追求"新变"的文学思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沈约诗歌的题材内容 | 第19-34页 |
第一节 咏物诗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感怀诗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山水诗 | 第25-28页 |
第四节 游仙诗 | 第28-30页 |
第五节 艳情诗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沈约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34-39页 |
一、注意格律,讲究对仗 | 第34-35页 |
二、典出自然,通俗易懂 | 第35-36页 |
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 第36-37页 |
四、观察细致,描写细腻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沈约对齐梁文学的影响 | 第39-44页 |
一、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拓展了齐梁诗歌题材的新领域 | 第39-40页 |
二、提倡婉转流美的诗风,引导齐梁诗歌向平易流畅转变 | 第40页 |
三、重视诗歌的文采,讲究声律、辞藻 | 第40-42页 |
四、诗歌中注重真情对齐梁诗发生了重大影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