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置业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第一章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一般理论 | 第18-40页 |
第一节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概念 | 第18-24页 |
一、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内涵与特征 | 第18-22页 |
二、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与保险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功能 | 第24-32页 |
一、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一般功能 | 第24-26页 |
二、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特殊功能 | 第26-32页 |
第三节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不同模式 | 第32-40页 |
一、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 | 第33-35页 |
二、加拿大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 | 第35-37页 |
三、澳大利亚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 | 第37-38页 |
四、法国与荷兰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住房置业担保 | 第40-62页 |
第一节 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体系 | 第40-44页 |
一、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 | 第40-41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 | 第41-44页 |
第二节 住房置业担保的产生与发展 | 第44-53页 |
一、住房置业担保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44-50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的发展现状 | 第50-53页 |
第三节 住房置业担保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53-62页 |
一、住房置业担保的积极作用 | 第53-56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存在的问题 | 第56-62页 |
第三章 住房置业担保的性质——政策性担保 | 第62-81页 |
第一节 政策性住房置业担保的理论基础 | 第62-70页 |
一、住房权利 | 第62-65页 |
二、政府对住房权的保障 | 第65-70页 |
第二节 建立政策性住房置业担保的现实必要性 | 第70-78页 |
一、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及其缺陷 | 第70-74页 |
二、建立政策性住房置业担保的现实意义 | 第74-78页 |
第三节 建立政策性住房置业担保的逻辑自恰性 | 第78-81页 |
第四章 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的解构 | 第81-103页 |
第一节 住房置业担保机构 | 第81-89页 |
一、我国的政策性住房融资体制 | 第82-85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设置 | 第85-89页 |
第二节 住房置业担保的对象和条件 | 第89-97页 |
一、住房置业担保的对象 | 第90-93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的条件 | 第93-97页 |
第三节 住房置业担保的形式和责任 | 第97-103页 |
一、住房置业担保的形式 | 第97-99页 |
二、住房置业担保的责任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住房置业担保的风险防范 | 第103-126页 |
第一节 住房置业担保的风险及其特征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住房置业担保风险的内部防范 | 第105-110页 |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 第106-107页 |
二、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 | 第107-109页 |
三、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住房置业担保风险的外部防范 | 第110-119页 |
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 第110-113页 |
二、建立再担保机制 | 第113-115页 |
三、加强政府的扶持与监管 | 第115-119页 |
第四节 “次贷危机”对住房置业担保风险防范的启示 | 第119-126页 |
一、“次贷危机”的产生与成因 | 第119-123页 |
二、“次贷危机”对住房置业担保的警示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6-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