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 定量PCR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3-16页 |
| ·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定量原理 | 第14-15页 |
| ·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5-16页 |
| ·GeneAmp5700 型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5页 |
| ·GeneAmp7700 型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5页 |
| ·ABIprism7900 型高通量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5-16页 |
| ·iCycer 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6页 |
| ·LightCycler 荧光定量PCR 仪 | 第16页 |
| ·技术特点及应用 | 第16页 |
| 3 内参基因在实时定量PCR 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内参基因在实时定量PCR 中应用 | 第17页 |
| ·内参基因应具备的条件 | 第17-19页 |
| ·最常用的两种内参基因 | 第19-20页 |
| ·GAPDH | 第19-20页 |
| ·β-actin | 第20页 |
| ·内参基因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选择内参基因 | 第21-22页 |
| 4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不同泌乳期小鼠乳腺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23-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试验动物及采样 | 第23-24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 ·试剂 | 第24页 |
| ·仪器 | 第24-25页 |
| ·RNA 提取和cDNA 的合成 | 第25页 |
| ·内参基因选择和引物设计检测 | 第25-26页 |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26页 |
| ·实时定量PCR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 ·内参基因的引物检测 | 第27-29页 |
| ·实时定量PCR 的效率 | 第29页 |
| ·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泌乳天数的变化 | 第29-32页 |
| ·不同泌乳天数基因之间稳定性比较 | 第32-34页 |
| 3 讨论 | 第34-36页 |
| ·最适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34页 |
| ·三个数据分析程序的比较 | 第34-36页 |
| ·泌乳期内参基因的表达 | 第36页 |
| 4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免疫刺激后小鼠肝脏内参基因稳定性的研究 | 第37-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试验小鼠、疫苗制备及样品采集 | 第37-38页 |
| ·RNA 提取和cDNA 的合成 | 第38页 |
| ·内参基因选择和引物设计 | 第38页 |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 ·实时定量PCR | 第39页 |
|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 ·ISCOM 疫苗对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的影响/成功诱导免疫刺激 | 第39-40页 |
| ·实时定量PCR 的效率 | 第40页 |
| ·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不同处理参基因的稳定性 | 第40-42页 |
| 3 讨论 | 第42-44页 |
| ·小鼠免疫处理 | 第42页 |
|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 | 第42-43页 |
| ·GeNorm 程序分析 | 第43-44页 |
| 4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幼龄小鼠小肠组织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45-5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试验动物及采样 | 第45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5页 |
| ·RNA 提取和cDNA 的合成 | 第45-46页 |
| ·内参基因选择和引物设计 | 第46页 |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46页 |
| ·实时定量PCR | 第46页 |
|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内参基因的引物检测 | 第47页 |
| ·实时定量PCR 的效率 | 第47页 |
| ·geNorm 分析生长过程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比较 | 第47-48页 |
| ·NormFinder 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 3 讨论 | 第49-50页 |
| ·选择稳定性内参基因程序分析 | 第49页 |
|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 | 第49-50页 |
| 4 结论 | 第50-51页 |
| 总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附录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