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15页 |
·旧建筑的定义 | 第12页 |
·再利用的定义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研究概述与概念辨析 | 第17-38页 |
·旧建筑再利用模式在国内外发展和研究概况 | 第18-25页 |
·国外旧建筑再利用发展进程 | 第18-20页 |
·国外旧建筑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国内旧建筑再利用发展进程 | 第23-24页 |
·国内旧建筑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场所理论 | 第26-27页 |
·文脉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建筑再循环”理论 | 第28-29页 |
·共生理论 | 第29-30页 |
·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概念辨析 | 第30-37页 |
·设计方法及相关研究 | 第30-34页 |
·设计逻辑概述 | 第34-35页 |
·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 第35-36页 |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 | 第38-60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分析 | 第38-41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特殊性 | 第38-39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复杂性 | 第39-41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的设计依据分析 | 第41-47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再利用目的 | 第41-42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技术性分析 | 第42-43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价值分析 | 第43-45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功能分析 | 第45-47页 |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的构思方向 | 第47-58页 |
·旧建筑再利用的场所再生 | 第47-52页 |
·旧建筑再利用的空间再构成 | 第52-55页 |
·旧建筑再利用的技术性更新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方法 | 第60-97页 |
·基于场所再生逻辑的设计方法 | 第60-69页 |
·肌理的再利用 | 第60-63页 |
·尺度的再构成 | 第63-65页 |
·路径的生成 | 第65-66页 |
·中心的重塑 | 第66-69页 |
·基于空间再构成的设计方法 | 第69-89页 |
·空间体量的再构成 | 第69-77页 |
·空间形式再构成方法 | 第77-89页 |
·基于技术更新的设计方法 | 第89-96页 |
·技术更新与生态节能 | 第89-93页 |
·技术更新与智能化 | 第93-94页 |
·适宜性技术的应用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应用解析——以上海“1933 老场坊”(原工部局宰牲场)再利用设计为例 | 第97-115页 |
·设计逻辑应用解析 | 第97-105页 |
·项目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分析 | 第97页 |
·设计依据分析 | 第97-104页 |
·设计构思分析 | 第104-105页 |
·设计方法应用解析 | 第105-115页 |
·基于场所再生逻辑的设计方法应用 | 第105-108页 |
·基于空间再构成的设计方法应用 | 第108-113页 |
·基于技术更新的设计方法应用 | 第113-115页 |
6 结语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附录 | 第119-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