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1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发光原理 | 第12-14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 | 第12-14页 |
·有机电致发光原理 | 第14页 |
·中性铱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中性铱配合物的合成 | 第15-19页 |
·中性铱配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及其光电性能 | 第19-21页 |
·中性铱配合物化学键接在聚合物链的体系及其光电性能 | 第21-24页 |
·离子型铱(Ⅲ)配合物 | 第24-27页 |
·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O/PLEDs 的共混体系及其光电性能 | 第25-26页 |
·离子型铱配合物键接在聚合物链的体系 | 第26-27页 |
·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LECS | 第27-39页 |
·绿光和黄光离子型铱配合物 | 第28-29页 |
·蓝绿光和蓝光离子型铱配合物 | 第29-33页 |
·红光离子型铱配合物 | 第33-35页 |
·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白光发射 | 第35-36页 |
·基于聚合物的电化学池(PLECs) | 第36-37页 |
·LECs 器件性能的改善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页 |
·创新性 | 第39-41页 |
第二章 蓝光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 第41-60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表征设备和仪器 | 第43页 |
·器件制备 | 第43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3-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5-47页 |
·配合物的热性能和表面膜形态 | 第47-49页 |
·配合物的电化学特性 | 第49-50页 |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与光致发光特性 | 第50-53页 |
·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及器件性能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黄绿光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 第60-75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6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表征设备和仪器 | 第61-62页 |
·器件制备 | 第62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2-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6-68页 |
·配合物的热性能、紫外吸收以及光致发光特性 | 第68-70页 |
·配合物的电致发光特性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宽带隙聚合物主体材料合成及光电性能 | 第75-97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82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76-77页 |
·表征设备、仪器 | 第77页 |
·器件制备 | 第77-78页 |
·聚合单体的合成 | 第78-81页 |
·聚合物的合成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5页 |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82-84页 |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84-85页 |
·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 | 第85-87页 |
·聚合物的紫外吸收与光致发光特性 | 第87-91页 |
·聚合物做主体的电致发光及器件性能 | 第9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