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10页 |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相关背景 | 第11-14页 |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 第11-12页 |
·中国退休人士的房产拥有量状况 | 第12页 |
·以房养老理念 | 第12-13页 |
·反向抵押贷款介绍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 | 第14-15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6-26页 |
·反向抵押贷款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18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8页 |
·国内外反向抵押贷款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国外反向抵押贷款发展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反向抵押贷款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3 美国反向抵押贷款运营制度演变分析 | 第26-48页 |
·萌芽阶段(1961年——1981年) | 第26-27页 |
·演变过程描述 | 第26-27页 |
·制度演变原因分析 | 第27页 |
·起步阶段(1981年——2000年) | 第27-31页 |
·演变过程描述 | 第27-30页 |
·制度演变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07年) | 第31-33页 |
·演变过程描述 | 第31-32页 |
·制度演变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金融危机下的反向抵押贷款发展状况(2007年至今) | 第33-35页 |
·演变过程描述 | 第33-34页 |
·制度演变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三种主要反向抵押贷款产品 | 第35-38页 |
·房产价值转换抵押贷款(HECM) | 第35-36页 |
·房屋保留计划(Homekeeper) | 第36-37页 |
·财务独立计划 | 第37-38页 |
·美国反向抵押贷款运营经验总结 | 第38-41页 |
·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监管 | 第39页 |
·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及庞大的金融人才储备 | 第39-40页 |
·舆论宣传和国民理财教育 | 第40-41页 |
·对反向抵押贷款发行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模型构建 | 第41页 |
·数据和实证方法 | 第41-43页 |
·对HECMs发行量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8页 |
4 其他国家对反向抵押贷款的应用及对美国模式的借鉴 | 第48-53页 |
·新加坡 | 第48-49页 |
·英国 | 第49-50页 |
·法国 | 第50-51页 |
·澳大利亚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对中国发展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启示 | 第53-58页 |
·中国发展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 第53页 |
·美国反向抵押贷款运营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53-55页 |
·政府主导反向抵押贷款的引进和推广 | 第53-54页 |
·构建完善金融体系、培养金融人才 | 第54-55页 |
·制造舆论气氛,鼓励媒体积极宣传 | 第55页 |
·分地区设定最高贷款额度 | 第55页 |
·中国反向抵押贷款推广步骤 | 第55-58页 |
·准备阶段 | 第56页 |
·试点阶段 | 第56页 |
·全面推广阶段 | 第56-58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附表(一): HECMs发行、利率、房产价值、贷款额与初始限额数据统计(1990年-2008年) | 第64-65页 |
附表(二): 借款人平均年龄、借款人的性别统计(1990年-2008年)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