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 | 第15-22页 |
·DMFC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DMFC的分类 | 第17-18页 |
·DMFC电堆 | 第18-19页 |
·DMFC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19-20页 |
·DMFC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被动式DMFC | 第22-28页 |
·被动式DMFC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22-23页 |
·被动式DMFC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来源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9-38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30-3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扩散层的制备 | 第31-32页 |
·催化层的制备 | 第32页 |
·质子交换膜的处理 | 第32页 |
·膜电极的热压过程 | 第32页 |
·燃料电池测试设备 | 第32-35页 |
·DMFC测试系统 | 第32-33页 |
·被动式DMFC | 第33-34页 |
·被动式DMFC电堆 | 第34-35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5-36页 |
·稳态极化测试 | 第35页 |
·恒电流与阶跃电流测试 | 第35页 |
·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甲醇渗透电流 | 第35页 |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 第35-36页 |
·物理表征 | 第36-38页 |
·润湿性测试 | 第36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6-37页 |
·体式显微镜观测 | 第37页 |
·能量色散光谱分析 | 第3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38页 |
第3章 被动式DMFC性能影响因素 | 第38-60页 |
·MEA活化时间的研究 | 第38-39页 |
·物质传输的研究 | 第39-50页 |
·进料方式的影响 | 第39-43页 |
·甲醇浓度的影响 | 第43-4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6-50页 |
·催化剂载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空气湿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流场的初步优化 | 第55-58页 |
·阳极流场的选择 | 第56-58页 |
·阴极流场的选择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被动式DMFC阴极的研究 | 第60-79页 |
·阴极水淹 | 第60-68页 |
·阴极流场的研究 | 第68-78页 |
·阴极新型流场结构设计 | 第69-70页 |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比较 | 第70-71页 |
·恒电流放电性能比较 | 第71-75页 |
·电池温度的比较 | 第75-76页 |
·湿度对电压衰减率的影响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被动式DMFC阳极的研究 | 第79-102页 |
·MEA阳极扩散层结构优化 | 第79-84页 |
·阳极扩散层基底材料的优化 | 第79-81页 |
·阳极扩散层基底的憎水处理 | 第81-82页 |
·阳极扩散层微孔层的优化 | 第82-84页 |
·阳极流场开放面积的研究 | 第84-91页 |
·甲醇浓度对电池法拉第效率的影响 | 第91-96页 |
·甲醇摩尔量对法拉第效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CO_2 对电池法拉第效率的影响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被动式DMFC电堆结构设计及性能 | 第102-124页 |
·孪生电池 | 第102-105页 |
·孪生电池的结构设计 | 第102-103页 |
·孪生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103-105页 |
·被动式DMFC电堆的结构设计 | 第105-108页 |
·被动式DMFC电堆的性能研究 | 第108-123页 |
·被动式DMFC电堆的极化性能 | 第108-109页 |
·电堆的恒电流运行性能 | 第109-116页 |
·电堆的电流阶跃运行性能 | 第116-117页 |
·电堆的电效率 | 第117-118页 |
·电堆的启动性能 | 第118-119页 |
·电堆的长时间运行性能 | 第119-120页 |
·电堆的连续放电性能 | 第120-122页 |
·电堆的间歇放电性能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个人简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