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1. 前言 | 第8页 |
2. 我国冶铁业发展简史及主要制作工艺 | 第8-14页 |
·冶铁业发展简史 | 第8-10页 |
·冶铁技术的发生和早期铁器 | 第8-9页 |
·战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冶铁业 | 第9页 |
·秦汉冶铁业的发展 | 第9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铁业 | 第9-10页 |
·隋唐至明清时期冶铁业的发展 | 第10页 |
·古代炼钢技术 | 第10-11页 |
·块炼渗碳钢 | 第10页 |
·铸铁固体脱碳钢 | 第10-11页 |
·炒钢 | 第11页 |
·百炼钢 | 第11页 |
·灌钢 | 第11页 |
·古代铸造技术 | 第11-13页 |
·范铸技术 | 第12页 |
·叠铸技术 | 第12页 |
·失蜡法铸造 | 第12页 |
·钱币铸造技术 | 第12页 |
·大型金属铸件的铸造技术 | 第12-13页 |
·古代铁器锻造技术 | 第13页 |
·铁器热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退火 | 第13页 |
·淬火 | 第13页 |
·渗碳技术 | 第13-14页 |
·贴钢 | 第14页 |
3. 铁质文物概述 | 第14-16页 |
·铁质文物的分类 | 第14-15页 |
·从文物的来源来分 | 第14页 |
·从文物的具体材质来分(即按含碳量的多少) | 第14页 |
·从文物的制作工艺来分 | 第14-15页 |
·从文物的保存环境来分 | 第15页 |
·铁质文物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4. 铁质文物腐蚀机理研究 | 第16-44页 |
·研究对象状况描述 | 第16-17页 |
·样品的性状分析和结果 | 第17-35页 |
·显微照相 | 第17-20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0-22页 |
·X-衍射成分分析(XRD) | 第22-26页 |
·x 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26-30页 |
·红外分析(IR) | 第30-35页 |
·铁质文物腐蚀机理研究 | 第35-44页 |
·铁质文物腐蚀的内因 | 第35-38页 |
·铁的化学性质对铁器化学化学腐蚀的影响 | 第35页 |
·铁碳合金结构Fe-C 活性差异引起的电化学腐蚀 | 第35-36页 |
·铁质文物制造工艺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36页 |
·铁器锈蚀产物成分及结构对铁器锈蚀的影响 | 第36-38页 |
·铁质文物腐蚀的外因 | 第38-44页 |
·湿度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38-40页 |
·氧气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40-41页 |
·Cl~-、SO_4~(2-)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41-42页 |
·空气中有害气体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42-43页 |
·空气中尘埃对铁质文物腐蚀的影响 | 第43页 |
·溶盐对铁质文物锈蚀的影响 | 第43-44页 |
·铁质文物出土前后环境变化对铁质文物锈蚀的影响 | 第44页 |
·保存环境高温、高湿、氧气充分对铁质文物锈蚀的影响 | 第44页 |
5. 广西出土、出水铁质文物保护处理 | 第44-54页 |
·铁器病害状况描述 | 第44-46页 |
·汉代铁棺钉病害状况描述 | 第44-45页 |
·战国铁锛病害状况描述 | 第45页 |
·汉代铁剑病害状况描述 | 第45-46页 |
·汉代铁锸病害状况描述 | 第46页 |
·近代铁刀病害状况描述 | 第46页 |
·近代铁剑病害状况描述 | 第46页 |
·近代铁矛病害状况描述 | 第46页 |
·保护处理 | 第46-49页 |
·汉代铁棺钉的保护处理 | 第46-48页 |
·汉代铁剑的保护处理 | 第48页 |
·汉代铁锸的保护处理 | 第48页 |
·近代铁刀的保护处理 | 第48-49页 |
·近代铁剑的保护处理 | 第49页 |
·保护结果 | 第49-54页 |
·保护处理前后对比 | 第49-53页 |
·表面观察 | 第53页 |
·封护效果检测 | 第53-54页 |
·铁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 第54页 |
6.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所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中文摘要 | 第60-62页 |
ABSTRACT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