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Isenhower(1999) | 第15-16页 |
·FHWA(联邦公路局) Method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方针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算 | 第20-57页 |
·微型桩的施工 | 第20-21页 |
·微型桩的加固机理 | 第21-22页 |
·微型桩的加固机理 | 第21页 |
·微型桩与锚杆、土钉相比 | 第21-22页 |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设计 | 第22-26页 |
·微型桩的布置形式 | 第22-23页 |
·滑坡推力的确定 | 第23-24页 |
·微型桩桩身控制宽度的确定 | 第24页 |
·桩间排距的选取 | 第24-25页 |
·微型桩的锚固深度问题 | 第25页 |
·微型桩截面强度和形状问题 | 第25-26页 |
·微型桩内力的计算方法 | 第26页 |
·独立微型桩体系的内力计算 | 第26-35页 |
·计算的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有关物理量的符号规定 | 第27页 |
·单根微型桩变位和内力的计算 | 第27-35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体系的内力计算 | 第35-52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的特点 | 第35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的计算假定 | 第35-36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的滑坡推力分配计算 | 第36-43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杆端位移的计算 | 第43-48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局部坐标系下单元杆端力和位移的计算 | 第48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体系局部坐标系下单元截面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 第48-52页 |
·空间刚架微型桩体系的内力计算 | 第52-57页 |
·概述 | 第52-53页 |
·空间微型桩刚架体系加固边坡的内部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空间微型桩刚架体系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算 | 第54-57页 |
第三章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的MATLAB程序设计 | 第57-96页 |
·独立微型桩体系内力计算的编程 | 第57-68页 |
·受荷段内力计算流程 | 第57页 |
·受荷段内力程序设计 | 第57-68页 |
·平面刚架微型桩体系的程序设计 | 第68-96页 |
·受荷段整体流程 | 第68-69页 |
·受荷段平面刚架微型桩体系的内力计算程序 | 第69-96页 |
第四章 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应用实例 | 第96-117页 |
·工程自然地理条件 | 第96-101页 |
·交通位置 | 第96-97页 |
·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 第97-98页 |
·区域气候 | 第98页 |
·水文地质 | 第98-99页 |
·地形地貌 | 第99-100页 |
·地层岩性 | 第100页 |
·岩土体特征 | 第100页 |
·地质构造 | 第100页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100-101页 |
·Ⅰ号滑坡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特征 | 第101-102页 |
·Ⅰ号子滑坡区的大小 | 第101-102页 |
·Ⅰ号子滑坡区的剖面特征 | 第102页 |
·Ⅰ号子滑坡区滑体土体特征 | 第102页 |
·Ⅰ号子滑坡区微型桩的布置 | 第102-106页 |
·滑坡推力和稳定性计算 | 第103-104页 |
·Ⅰ号子滑坡区微型桩的平面布置 | 第104-105页 |
·Ⅰ号子滑坡区微型桩的剖面布置 | 第105-106页 |
·Ⅰ号滑坡中微型桩内力的计算 | 第106-116页 |
·微型桩体系中参数与指标的选取 | 第106-107页 |
·计算过程 | 第107-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