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导论 | 第12-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2-13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7-18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8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 3. 自组织——一个新的诠释思路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图 | 第19页 |
| 4. 国内外大学生排球联赛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8页 |
| ·对高校办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发展阶段的认识 | 第19-20页 |
|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大学生排球运动队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 第20-23页 |
| ·我国高校高水平大学生排球运动队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大学生排球运动队面临的问题 | 第21-23页 |
| ·国外高校大学生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及管理 | 第23-28页 |
| ·国外关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概况 | 第23-27页 |
| ·美国大学生体联的管理 | 第27-28页 |
| 5. 基于耗散结理论对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系统发展的研究 | 第28-44页 |
| ·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和形成 | 第29-44页 |
| ·系统保持开放性 | 第29-33页 |
| ·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且是动态的 | 第33-35页 |
| ·系统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 | 第35-37页 |
| ·涨落机制 | 第37-41页 |
| ·系统存在反馈 | 第41-42页 |
| ·复杂性科学思想方法对激发自组织的启示 | 第42-4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建议 | 第45-47页 |
| 附件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