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沉默权的法哲学思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7-10页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7-9页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0页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12页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0-11页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沉默权概述第12-17页
   ·沉默权的内涵第12-13页
     ·沉默权的含义第12-13页
     ·沉默权的内容第13页
   ·沉默权的发展历程第13-17页
     ·沉默权的产生及其确立的背景第13-15页
     ·沉默权的发展及其背景第15-16页
     ·沉默权的限制第16-17页
第三章 沉默权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第17-24页
   ·沉默权存在的理论依据第17-21页
     ·个人本位与自由主义的意识传统第17-18页
     ·人的本性与人格尊严的回归与尊重第18-19页
     ·程序本位与形式理性的文化氛围第19-20页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论”第20-21页
   ·沉默权存在的现实依据第21-24页
     ·市民社会的形成第21-22页
     ·成熟健全的法律制度第22-24页
第四章 沉默权的理性分析第24-30页
   ·沉默权的制度功能第24页
     ·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基于人权至上理论第24页
     ·有利于抑制刑讯逼供—基于程序正义理论第24页
   ·沉默权的“异化”第24-30页
     ·沉默权“异化”的含义第25-26页
     ·沉默权“异化”的具体表现第26-30页
第五章 沉默权在我国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第30-37页
   ·沉默权在我国的现状第30-33页
     ·沉默权在我国的立法现状第30-31页
     ·沉默权在我国的司法实践第31-33页
   ·制约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因素第33-37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33-34页
     ·传统诉讼模式的影响第34页
     ·民众法律文化心理的影响第34-35页
     ·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影响第35-37页
第六章 沉默权在中国何去何从第37-41页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7-39页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第37-38页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性第38-39页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建置第39-41页
     ·具体立法的构建第39页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凝与莱辛小说女性意识与人性关怀比较研究
下一篇:紧急状态下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