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植生混凝土护砌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 | 第12-16页 |
·用作植生混凝土的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 | 第16-17页 |
·植生混凝土的填充材料 | 第17-19页 |
·植生混凝土的匹配植物 | 第19-20页 |
3 植生混凝土护砌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植生混凝土的制作 | 第23-36页 |
1 多孔混凝土的制作 | 第23-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2 灌注技术 | 第27-29页 |
·工作原理 | 第27页 |
·灌注装置 | 第27-28页 |
·操作步骤 | 第28-29页 |
3 成型技术 | 第29-33页 |
·植生混凝土基本型构件型式 | 第29-31页 |
·植生混凝土成型工艺 | 第31页 |
·植生混凝土制作中主要技术参数 | 第31-33页 |
4 草类植物的筛选 | 第33-35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碱性环境的改善 | 第36-43页 |
1 植生混凝土内部碱性环境改善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2 测定植生混凝土孔隙内的原始碱性值 | 第37页 |
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37-42页 |
·自然碳化降碱试验效果 | 第38-39页 |
·自来水浸泡降碱试验效果 | 第39页 |
·灌入磷酸氢氨降碱试验效果 | 第39-40页 |
·喷洒硫酸亚铁降碱试验效果 | 第40-41页 |
·4种方法试验效果比较 | 第41-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植生混凝土河道护坡对污染河水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 第43-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水质 | 第43-44页 |
·试验装置 | 第44-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45-47页 |
·对NH_4~+-N的去除效果 | 第47-50页 |
·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50-53页 |
·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53-56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植生混凝土河道护坡对污染河水浊度及藻类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 第57-6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试验水质 | 第57-58页 |
·试验装置 | 第58页 |
·分析方法 | 第5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不同阶段叶绿素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58-61页 |
·不同阶段浊度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61-6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应用展望 | 第64-66页 |
1 结论 | 第64-65页 |
2 创新点 | 第65页 |
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