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新阶段 | 第13页 |
| ·农村建设新的发展时期和机遇 | 第13-14页 |
| ·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 第14页 |
|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需要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对象与概念辨析 | 第16-18页 |
| ·居民点与农村居民点 | 第16页 |
| ·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 | 第16-17页 |
| ·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8-21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主要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案例剖析 | 第21-33页 |
| ·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 ·农村居民点与土地整理 | 第21-22页 |
| ·农村居民点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23页 |
| ·农村居民点的社会学研究 | 第23页 |
| ·农村住宅与居民点规划设计研究 | 第23-25页 |
| ·案例剖析 | 第25-32页 |
| ·国外关于农村居民点的相关实践 | 第25-28页 |
| ·国内部分省市关于农村居民点的相关实践 | 第28-30页 |
| ·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实践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概况与影响因素 | 第33-51页 |
| ·研究区域及其发展条件 | 第33-36页 |
| ·研究区域 | 第33页 |
|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 第33-35页 |
|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第35-36页 |
| ·长沙地区农村新形势 | 第36-38页 |
| ·农村人口的结构变化 | 第36-37页 |
| ·经济发展迅速 | 第37页 |
| ·交通日趋便利 | 第37-38页 |
| ·城市化速度加快 | 第38页 |
| ·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 | 第38-40页 |
| ·宏观布局情况 | 第38-39页 |
| ·微观布局情况 | 第39-40页 |
| ·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 ·规模参差不齐,布点分散 | 第40-41页 |
| ·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 第41页 |
| ·居民点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 | 第41页 |
| ·居民点内部空间布局混乱无序 | 第41-42页 |
| ·建筑单体面积过大 | 第42页 |
| ·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的因素 | 第42-50页 |
| ·自然因素 | 第43-45页 |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5-49页 |
| ·文化习俗和居民生活方式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长沙地区新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策略 | 第51-79页 |
| ·规划原则 | 第51-52页 |
| ·以人为本 | 第51页 |
| ·可持续发展 | 第51页 |
| ·方便生活、有利生产 | 第51-52页 |
| ·环境保护、景观优化 | 第52页 |
| ·因地制宜、讲求特色 | 第52页 |
| ·公众参与 | 第52页 |
| ·宏观层面布局规划的策略 | 第52-65页 |
| ·规划的关键点 | 第52-58页 |
| ·空间布局调整模式 | 第58-64页 |
| ·规划方法 | 第64-65页 |
| ·微观层面布局规划策略 | 第65-78页 |
| ·涉及的要素 | 第65-68页 |
| ·规划模式和结构 | 第68-76页 |
| ·设计方法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