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股票期权制度之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股票期权研究综述 | 第7-8页 |
一、国外对股票期权的研究 | 第7-8页 |
二、国内对股票期权的研究 | 第8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8-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股票期权的概述 | 第10-13页 |
一、股票期权的涵义 | 第10-11页 |
二、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13-14页 |
第三节 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14-15页 |
三、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16页 |
第四节 股票期权制度的效应分析 | 第16-19页 |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正效应分析 | 第16-17页 |
二、股票期权制度的负效应分析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中美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现状及评价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践模式及评价 | 第19-22页 |
一、我国股票期权的实践模式 | 第19-21页 |
二、对我国股票期权实践模式的评价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及评价 | 第22-26页 |
一、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 | 第22-23页 |
二、对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评价 | 第23-24页 |
三、中美股票期权制度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 | 第26-31页 |
第一节 法律制度上的障碍 | 第26-28页 |
一、行权股票来源上的障碍 | 第26页 |
二、股票流通的限制 | 第26-27页 |
三、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失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股票市场上的障碍 | 第28-29页 |
一、中介机构运行的不规范 | 第28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公司治理不完善的障碍 | 第29-31页 |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9页 |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建议 | 第31-45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的法律制度 | 第31-36页 |
一、完善股票期权的来源制度 | 第31-33页 |
二、完善股票期权收益兑现机制 | 第33-34页 |
三、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制度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规范和完善股票市场 | 第36-38页 |
一、完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责任体系 | 第36页 |
二、规范中介机构 | 第36-37页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8-40页 |
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第39-40页 |
二、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 | 第40页 |
三、确保薪酬委员会决策的独立性 | 第40页 |
第四节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建议 | 第40-45页 |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股票期权计划的优势 | 第41-42页 |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障碍 | 第42页 |
三、构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2-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