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2-25页 |
·钾营养与土壤缺钾概况 | 第12-14页 |
·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我国钾肥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缓解钾资源短缺的途径 | 第13-14页 |
·米钾营养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钾离子通道 | 第14-16页 |
·KUP/HAK/KT钾离子转运体 | 第16-17页 |
·钾离子通道调控蛋白 | 第17-18页 |
·改良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途径 | 第18-20页 |
·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 | 第20-21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1-22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2-23页 |
·基因枪法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5-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25-26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6-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大肠杆菌中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的制备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DNA转化入菌株EHA105感受态 | 第29页 |
·农杆菌中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 第29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DNA的双酶切结果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钾高效利用相关基因的选择 | 第32页 |
·基因合成法克隆基因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研究 | 第34-49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34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4-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玉米幼胚诱导胚型愈伤组织 | 第36页 |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 | 第36-37页 |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幼胚诱导的体细胞胚胎 | 第39-40页 |
·农杆菌侵染体细胞胚胎 | 第40-41页 |
·PCR检测结果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农杆菌介导法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炼苗和移栽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5-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授粉问题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花粉管通道法对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49-69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植物材料 | 第49-50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50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50-51页 |
·培养基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6页 |
·重组质粒DNA的准备 | 第51页 |
·重组质粒DNA的导入 | 第51-52页 |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Basta抗性筛选与PCR检测 | 第52-53页 |
·外源基因AtAKT1在T_1和T_2代中的跟踪检测 | 第53页 |
·T_2代转基因植株的PCR-Southern blot | 第53-55页 |
·水培法对T_2代转基因植株的初步功能验证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转化植株的Basta抗性筛选 | 第56页 |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 第56-59页 |
·各世代转基因材料的获得 | 第59-60页 |
·外源基因AtAKT1在T_1和T_2代的跟踪检测 | 第60-61页 |
·PCR-Southern blot | 第61-62页 |
·转基因植株功能初步验证 | 第62-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花粉管通道法的影响因素 | 第66页 |
·转入基因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 | 第66-67页 |
·植物营养性状的改良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