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生猪业生产率及增长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选题背景第8-10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选题目的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5页
     ·关于生产率的研究第11-13页
     ·关于生猪业生产率的国外研究第13页
     ·关于生猪业生产率的国内研究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15页
   ·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的方法第16页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全要生产率相关理论第17-29页
   ·基本概念界定及发展第17-19页
     ·生产率概念第17页
     ·全要素生产率第17-19页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第19-22页
     ·肯德里克的分解模型第19-20页
     ·丹尼森的分解模型第20-2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决定因素第21-22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的测度第22-29页
     ·数据包络分析第22-24页
     ·曼奎斯特指数第24-27页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27-29页
第三章 中国生猪业技术效率分析第29-45页
   ·散养仍是生猪饲养的主要模式第29页
   ·生产能力增长变化第29-30页
   ·模型说明第30-32页
     ·投入指标第31-32页
     ·产出指标第32页
     ·数据说明第32页
   ·散养模式技术效率分析第32-45页
     ·中国区域划分第32-33页
     ·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第33页
     ·全国生猪散养技术效率总体分析第33-35页
     ·省际生猪散养技术效率分析第35-41页
     ·小结第41-45页
第四章 中国生猪业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第45-59页
   ·四种饲养模式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第45-46页
     ·投入产出概况第45-46页
     ·模型介绍第46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6页
   ·散养模式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第46-59页
     ·模型介绍与指标说明第46-47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7-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提高生猪业生产率的途径第59-63页
   ·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第59页
   ·构建产品市场体系与信息平台第59-60页
   ·支持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第60页
   ·健全生猪业产业风险规避机制第60-61页
     ·发展订单生猪业,降低市场风险第60页
     ·健全猪病防治体系,降低猪病风险第60-61页
   ·逐步推进规模化养殖第61页
   ·培养科技与管理人才第61-63页
     ·科技人才第61-62页
     ·管理人才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性述评第63-65页
   ·主要结论第63页
     ·散养仍是生猪饲养的主要模式第63页
     ·散养是低效率的饲养模式第63页
     ·地区间、省际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第63页
     ·我国生猪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第63页
     ·地区间、省际间生产率增长率存在差异第63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入地文化对农民工现代性的影响--来自义乌市一工厂的调查
下一篇:“90/70”政策下小户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