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第一章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0-30页 |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概述 | 第10页 |
·RSV 的分子生物学 | 第10-11页 |
·致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 第11-12页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 第12-15页 |
·天然免疫 | 第12-14页 |
·特异性免疫 | 第14-15页 |
·G 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合成与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免疫作用和致病途径 | 第16-17页 |
·G 蛋白的免疫进化与免疫逃避 | 第17-19页 |
·F 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F 蛋白的结构 | 第19-21页 |
·F 蛋白的加工 | 第21-22页 |
·表面抗原表位 | 第22-23页 |
·呼吸道合胞病毒动物模型 | 第23-24页 |
·RSV 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7-30页 |
·PFP 亚单位疫苗 | 第27-28页 |
·BBG2Na 疫苗 | 第28-30页 |
试验研究 | 第30-58页 |
第二章 抗原表位的预测 | 第30-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F 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 | 第30-31页 |
·G 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F 蛋白抗原表位 | 第31-32页 |
·G 蛋白抗原表位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表位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F-M 与PET-G-M 的构建 | 第35-47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配制的试剂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4页 |
·目的基因的合成 | 第36-37页 |
·Balb/c 小鼠血清白蛋白结构域Ⅰ(命名为M)的提取 | 第37-40页 |
·目的基因与M 基因重叠PCR | 第40-42页 |
·连接表达载体 | 第42-44页 |
·结果 | 第44-46页 |
·血清白蛋白结构域Ⅰ(M 基因)的提取及鉴定 | 第44页 |
·重组质粒pMD18-T/M 的测序及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重叠PCR 电泳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重组蛋白F-M 和G-M 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检测 | 第47-58页 |
·材料 | 第47-49页 |
·病毒、菌种和蛋白 | 第47页 |
·实验条件及实验动物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配制的主要试剂 | 第47-49页 |
·方法 | 第49-51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9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9-50页 |
·Western blot 鉴定目的蛋白 | 第50页 |
·细胞和病毒的培养 | 第50页 |
·免疫动物以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50页 |
·ELISA 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 | 第50-51页 |
·攻毒实验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6页 |
·表达条件的摸索 | 第51-53页 |
·蛋白纯化及Western blot 检测 | 第53页 |
·ELISA 检测抗体滴度 | 第53-54页 |
·细胞培养及病毒引起的病变 | 第54-55页 |
·中和实验检测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