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区域土壤侵蚀动态评价--以藉河示范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6页
     ·藉河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第14页
     ·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综合评价第14-15页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20页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基础数据及处理方法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基于水利部土壤侵蚀评价标准的土壤侵蚀评价第17-18页
     ·基于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土壤侵蚀评价第18页
     ·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评价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三章 藉河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第20-28页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第20页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方法第20-22页
   ·基于三期土地利用图的结果分析第22-26页
     ·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分析第22-23页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第23-26页
   ·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和驱动力分析第26-28页
     ·土地利用变化结果第26-27页
     ·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第27-28页
第四章 土壤侵蚀因子库的建立第28-50页
   ·降雨因子第28-35页
     ·月降雨量的时空变化及月降雨历时的确定第28-29页
     ·降雨侵蚀力因子研究第29-35页
       ·研究区年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第29-32页
       ·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第32-35页
   ·土壤因素第35-38页
     ·土壤抗冲系数和土壤稳渗速率因子的获得第35-36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的获得第36-38页
   ·DEM 生成及地形因子提取第38-43页
     ·DEM 的生成第38页
     ·坡度提取第38-39页
     ·坡度坡长因子第39-43页
   ·叶面积指数和植被盖度因子的获取第43-45页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的提取第45-50页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B)第45-47页
     ·工程措施因子(E)第47-48页
     ·耕作措施因子(T)第48-50页
第五章 基于模型的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评价第50-63页
   ·基于水利部土壤侵蚀标准的土壤侵蚀评价第50-52页
     ·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评价第50-51页
     ·土壤侵蚀定性评价结果分析第51-52页
   ·基于区域土壤侵蚀模型评价第52-56页
     ·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数据输入和结果输出第52-53页
     ·藉河示范区区域水土流失计算结果与空间分析第53-56页
   ·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评价第56-63页
     ·示范区各年土壤侵蚀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藉河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第58-60页
     ·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预测第60-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本研究主要结果第63-64页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子午岭辽东栎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下一篇:红壤坡面与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