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持绿型小麦抗旱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3页
     ·持绿性的定义第14-15页
     ·持绿与叶片衰老第15-16页
     ·持绿与产量第16-17页
     ·干旱处理对小麦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17页
     ·干旱处理下小麦的光合特性第17-19页
       ·干旱处理下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的特性第19-20页
     ·干旱处理对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20-21页
     ·总结第21-23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3-27页
   ·试验材料第23页
   ·试验设计第23页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第23-27页
     ·田间持水量第23-24页
     ·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4-2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5页
     ·可溶性糖及淀粉的测定第25-26页
     ·干物质转移测定第26页
     ·生物量第26页
     ·经济产量第26页
     ·收获指数第26页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7-62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绿叶面积的影响第27-28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28-30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1-35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的影响第31-33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参数的影响第35-42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速率(Pn)的影响第35-36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蒸腾速率(Tr)的影响第36-38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孔导度(Gs)的影响第38-39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胞间 CO_2 浓度(Ci)的影响第39-40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叶气温差的影响第40-41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孔限制值的影响第41-42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2-49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的影响第42-43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o)的影响第43-44页
     ·干旱处理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第44-45页
     ·干旱处理对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影响第45-46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第46-48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影响第48-49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间的干物质累积及贮存干物质转移特性的影响第49-55页
     ·干物质的测定第49-53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间叶片贮存干物质转移特性的影响第53页
     ·干旱处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间茎秆贮存干物质转移特性的影响第53-55页
   ·植株含水量测定第55-57页
     ·植株叶片含水量测定第55-56页
     ·植株茎鞘含水量测定第56-57页
   ·干旱处理对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57页
     ·籽粒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7-58页
   ·根系特性第58-60页
     ·开花期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参数第58-59页
     ·收获期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第59-60页
     ·干旱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根冠比的影响第60页
   ·收获考种第60-62页
第四章 讨论第62-68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片衰老特征分析第62-63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分析第63页
   ·持绿型小麦植株含水量第63-64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的分析第64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第64-65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干物质转移指标的分析第65-66页
   ·持绿型小麦的根系特征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辣椒间套作耗水规律及微气象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