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大枣多糖铁(III)复合物的合成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综述第9-21页
   ·大枣的分布及应用第9-11页
     ·大枣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9-10页
     ·大枣中的活性成分第10-11页
     ·大枣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1页
   ·营养学中的铁第11-16页
     ·铁的功能及生物学作用第11-13页
       ·铁参与酶的组成第11页
       ·铁与体内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第11-12页
       ·铁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第12页
       ·铁与智力和脑病的关系第12页
       ·铁参与基因表达第12-13页
     ·铁在机体内的代谢吸收第13-15页
     ·缺铁引起的疾病第15-16页
   ·人体补铁剂的研究第16-17页
     ·人体缺铁现状第16页
     ·补铁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6-17页
   ·多糖铁第17-18页
     ·理想的口服补铁剂第17页
     ·多糖铁第17-18页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第18页
   ·多糖铁的合成工艺第18-19页
     ·化学合成法第19页
       ·氯化铁法第19页
       ·硫酸铁铵法第19页
     ·模拟生物矿化第19页
   ·研究课题的内容和意义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0-21页
       ·目的及意义第20页
       ·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第21-27页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合成第21-22页
     ·传统化学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第21页
     ·改进的化学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第21-22页
   ·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第22-26页
     ·铁含量的分析方法第22-25页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原理第22-23页
       ·最大波长地选择第23-25页
     ·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26页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中含铁量的测定第26页
   ·大枣多搪铁(Ⅲ)复合物的结构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合成第27-50页
   ·实验内容概述第27页
   ·原料与仪器第27-28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原料与试剂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29页
     ·大枣多糖的制备第28页
     ·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49页
     ·传统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单因素实验第29-36页
       ·溶剂加入量的影响第29-30页
       ·pH值的影响第30-32页
       ·催化剂的加入量的影响第32-34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三氯化铁加入量的影响第35-36页
     ·传统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正交实验第36-38页
       ·正交实验条件第36-37页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改进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单因素实验第38-47页
       ·10%碳酸钠溶液加入量的影响第38-40页
       ·溶剂加入量的影响第40-41页
       ·pH值的影响第41-43页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第43-44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4-46页
       ·三氯化铁加入量的影响第46-47页
     ·改进方法合成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正交实验第47-49页
       ·正交实验条件第47页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性质第50-52页
   ·大枣多糖铁的定性鉴别反应第50-51页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一般性质实验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大枣多糖铁(Ⅲ)复合物的结构分析第52-61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52-54页
     ·基本原理第52-53页
     ·检测结果及讨论第53-54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4-55页
     ·基本原理第54-55页
     ·结构分析第55页
   ·穆斯堡尔谱分析(Mossbauer Spectroscopy)第55-60页
     ·穆斯堡尔效应第55-57页
     ·穆斯堡尔谱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第57-58页
     ·结构分析第58-60页
       ·检测结果第58-59页
       ·讨论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与建议第61-63页
 结论第61页
 建议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白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及金属离子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丹参素冰片酯的结构表征、质量控制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