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热通量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3页 |
| ·东亚季风 | 第8-10页 |
| ·海气通量 | 第10-11页 |
| ·东亚季风与海气通量关系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 第14-20页 |
| ·实测数据与再分析数据 | 第14-15页 |
| ·实测数据 | 第14页 |
| ·再分析数据 | 第14-15页 |
| ·分析方法 | 第15-20页 |
| ·两种通量计算方式 | 第15-17页 |
| ·相关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 第17-19页 |
| ·奇异值分解(SVD)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东亚季风爆发的时间特征 | 第20-29页 |
| ·东亚季风指数及季风爆发早晚年的选取 | 第20-25页 |
| ·季风指数计算结果 | 第21-24页 |
| ·由指数计算结果确定的爆发时间 | 第24-25页 |
| ·季风爆发早晚年的风场特征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2008 年季风爆发期间通量特征 | 第29-40页 |
| ·天气过程 | 第29页 |
| ·海气要素的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 ·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 第31-34页 |
| ·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 ·四个典型日的通量特征 | 第32-34页 |
| ·涡动相关法和块体法结果的比较 | 第34-35页 |
| ·通量与海洋气象要素的关系 | 第35-37页 |
| ·湍流交换系数分析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海气通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 第40-66页 |
| ·实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 第40-44页 |
| ·再分析资料的精度分析 | 第40-41页 |
| ·实测数据与再分析数据的相关分析 | 第41-44页 |
| ·利用再分析资料要素场计算通量场 | 第44-46页 |
| ·海气热通量与多个要素场的SVD 分解特征 | 第46-50页 |
| ·与海气温差的SVD 分解特征 | 第46-48页 |
| ·与整层水汽含量的SVD 分解特征 | 第48-50页 |
| ·海气热通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 第50-64页 |
| ·季节变化 | 第50-55页 |
| ·年变化 | 第55-61页 |
| ·年际变化与年代际变化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海气热通量与季风关系探讨 | 第66-77页 |
| ·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 第66-67页 |
| ·海气热通量与海温的SVD 分解特征 | 第67-74页 |
| ·场的分解特征 | 第67-73页 |
| ·季风指数与时间系数的相关分析 | 第73-74页 |
| ·黑潮区域热通量与季风的相关分析 | 第74-75页 |
| ·季风爆发与海气热通量的关系探讨 | 第75-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发表文章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