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有关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苗木的培育措施 | 第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创新性 | 第9页 |
·影响土壤N、P淋溶的因素 | 第9-14页 |
·影响N淋溶的因子 | 第9-13页 |
·土壤氮素淋溶过程 | 第9-10页 |
·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因素 | 第10-13页 |
·影响P素淋溶的因子 | 第13-14页 |
·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 | 第13页 |
·土壤磷素淋溶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14-16页 |
·土壤有效养分空间异质性 | 第14页 |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对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14-16页 |
·不同N、P供给对苗木根系生长及N、P吸收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不同N、P供给对苗木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N、P供给对苗木根系N、P吸收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试验材料及研究地概况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增施无机肥对十壤养分及苗木根系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异质养分供给对土壤N移动及苗木根系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不同N、P比例供养对苗木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20页 |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N、P供给对土壤养分淋溶和 N素异质性的影响 | 第22-27页 |
·增施有机肥的对土壤N、P淋失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全N、P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里的有效N、P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N、P淋溶表现 | 第24-25页 |
·N素异质性施肥处理对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N、P供给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27-34页 |
·增施有机肥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根平均直径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根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根系质量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比根体积和比根尖数的影响 | 第29-31页 |
·N素异质环境下根系形态的响应 | 第31-32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盆中和袋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径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N、P配比养分供给下苗木根系生长的响应 | 第32-34页 |
·不同N、P配比施肥对苗木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平均直径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N、P配比养分供给对苗木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N、P配比养分供给对苗木比根值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养分供给对根系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 第34-42页 |
·增施有机肥处理对苗木根系N、P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 第34-37页 |
·增施有机肥的N、P供给对苗木根系内养分含量及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增施有机肥的N、P供给对苗木根系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增施有机肥的N、P供给对苗木根系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比例N、P供给对苗木根系N、P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7-42页 |
·不同比例N、P供给对苗木根系内养分含量及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比例N、P供给对苗木根系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比例N、P供给对苗木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比例N、P供给与根系生长及吸收、利用效率间的相关分析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苗木根系的影响 | 第42-44页 |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42页 |
·增施有机肥对苗木N、P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增施有机肥对苗木N、P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N、P比养分供给对苗木根系的影响 | 第44页 |
·异质养分供给对土壤N素及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